在湖州,没有什么时节是吃不上好东西的。填满春天的,有笋、河鲜、各色野菜,还有安吉白茶;到了夏天,硕果累累,粽香四溢;在湿冷的冬日,红烧湖羊、冬笋炖肉送来抚慰。

而我们今天,着重将笔墨放在最热闹的秋天。
9月太湖开湖,鱼巷口熙熙攘攘,周围吃货云集,人们来往挑选白鲢、草鱼、大闸蟹、螺蛳青,不过最重要的当属“太湖三白”。能不能吃得上地道的太湖三白,可全看这一个月,错过便只能遗憾再等上一年。

太湖三白料理
太湖三白,指银鱼、白鱼和白虾。其烹饪方法多为清蒸白灼,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
银鱼通体透明,形如玉簪,与蛋同蒸鲜美无比;白鱼肉脂肥厚,仅清蒸便可交付出全部鲜味;白虾用白灼的方法料理最合适不过,回味甘甜。

银鱼蒸蛋
对待“太湖三白”,湖州人强调的是本味,但对待其他河鲜,尤其是鱼的料理上,湖州人可谓是花样百出。一条鱼吃一个月,可天天是新菜,日日见新招。
炒、溜、滑、煎、炸、蒸是基础操作,鱼圆、鱼柳、鱼丝、鱼片、鱼卷、鱼丁、鱼块、鱼茸,吃的是万般形态。
一条鱼能有多少种解法,去一趟湖州就能知晓。


湖州人多的是法子款待自己,他们“好吃懒做”,常自嘲称湖州是一座“养老城市”。在快节奏的如今,为什么他们能把生活过得这般自在?
答案就藏在湖州的山水间。

02
“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是苏州和湖州。作为“天下粮仓”的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湖州,与太湖休戚相关,东西苕溪,这两条重要的水源,都在湖州注入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百流众渎,曲折萦绕”,司马迁曾以三江五湖概括太湖流域江河湖海的紧密关联。湖州脱胎于此,纳山水之膏泽,借江河之便利,既是文章锦绣地,亦是温柔富贵乡。

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太湖沿岸的城市逐渐兴起。湖州,这座往昔宁静的小镇也变得热闹起来,商旅不停,名家流连,过客不绝。待到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兴修太湖水利后,湖州也随之变成了“天下粮仓”。南浔古镇,便是明清时期因商业而兴起的一座古镇。

但遗憾的是,当晚清西洋文明涌入,河运逐步让路铁路与海运,曾经让湖州引以为豪的却成了枷锁。无奈,湖州迎来历史的低谷期。1960年,太湖划归江苏,以太湖为名的湖州,自此失去了太湖。
湖州人只能将思念写进太湖路、通湖路、环湖大堤、滨湖大道、滨湖大桥、环太湖路、南太湖山庄、太湖兰庄、太湖兰庭等许多以太湖命名的道路和小区上。

不过,即使没了太湖,湖州也还有其他“靠山”。
莫干山,天目山余脉,这座山有绿荫如海的竹、有清澈不绝的泉,以美丽的四时之景享有“江南第一山”的赞誉。

清末时,便有传教士在莫干山上修筑房屋。待到民初时,更是直接征服了来此寻江南意象的西方人,于是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拔山而起,错落有致。
这也为莫干山的故事埋下伏笔,在不远的将来,这里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