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用数不清的诗篇称颂南国的桂林山水和东海之滨的西子湖。殊不知,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藏北高原上,也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圣湖”纳木错。
近年来,西藏纳木错等著名湖泊和冰川、河流,因为青藏高原的科考活动,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让我不由得想起20年前在藏北高原进行科考的一些往事。
那是2001年初夏,我跟随“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来到科考第一站“圣湖”纳木错。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是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藏北高原无人区科学考察团组委会组织实施的,对藏北高原无人区自1998年进行第三次综合性科学考察中的一次最大活动。
这项跨世纪的科学考察,主要目的是探测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无人区的奧秘,为保护、经营好这块世界上最大、最奇异和最接近原始状态的处女地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资料。
我们这支队伍包括了十多位地矿、考古、文物、历史、岩画、动植物、药剂等多学科的藏汉族专家。
从拉萨去纳木错,海拔 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是必经之处。站在山口,回头是白雪皑皑的雪峰,远看是美丽而又圣洁的蓝莹莹湖水。

这是犹如“蓝宝石”的纳木错西北岸美景(唐召明2015年5月20日摄)
纳木错在藏语里是“天湖”的意思。它的湖面海拔高度为4718米,比南美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面高出900米,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湖超过它的高度。
据科学考察,它是由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古纳木错面积很大,在一万年以来的全新世,西藏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起来,湖水蒸发,面积缩小。从现存的三道古湖岸线来看,湖水共下降80米,原来的湖心岛逐渐变为现在的半岛。
据最新测定,纳木错湖面总面积为2026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按当今的行政区划图来看,其约三分之二的湖面在那曲班戈县,三分之一的湖面在拉萨市当雄县。
6月初夏,纳木错仍然充满寒意。不过,湖面上的斑头雁、天鹅、棕头鸥、黄鸭却不畏严寒,或嬉戏于湖面,或翻飞于蓝天,给纳木错带来了勃勃生机。
应当感谢大自然这位功法无量的造物主,清澈透明的纳木错深藏在西藏腹地,像一面瑰丽的宝镜平铺在大草原上。湖的南面是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皑皑,朦朦胧胧,披着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蓝天、白云、雪山,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湛蓝的天空、巍峨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浩渺的纳木错成为美妙和谐的一体。
传说,纳木湖的水源是天宫御厨的琼浆玉液,它被天宫神女当作一面绝妙的宝镜。实际上,纳木错的水来自海拔7111米高的念青唐古拉山上的冰雪。
神秘的藏北高原,山山水水到处都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号称“圣湖”的纳木错更不例外。
纳木错东南面有一深入湖心的半岛,即扎西多岛。它的面积10多平方公里,由石灰岩构成。因为年长日久的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峰林、溶洞、天生桥、石柱等岩溶地貌,多彩多姿。
在藏北高原古老的神话里,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是生死相依的夫妻,是藏北牧民传统精神生活里的“神山”和“圣湖”。

这是纳木错扎西多岛的迎宾石柱景观(唐召明2001年摄)
科考人员登上纳木错的扎西多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15米多高、直径约有10米粗的巨大石灰岩溶柱。
相传,这两根石柱是莲花生大师和妻子措吉越西在欢迎远方的来客,也被人们称为“迎宾石柱”。
牧民们说,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在藏北神界里一个是国王,一个是王后。那座低于主峰的雪山是它们的小儿子,被称为“小唐拉”。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科考人员接着考察了纳木错“浴门”。所谓“浴门”,就是固定洗澡的地方。按照当地习俗,相传在“浴门”洗浴会将罪恶洗净,长寿吉祥。

这是纳木错北岸的小岛石柱和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及湖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唐召明2012年8月4日摄)
纳木错有两个“浴门”,即嘎尔拉莫东浴门和扎西多浴门。扎西多浴门在扎西多岛的西段。那湖边层层叠叠的岩石光滑如镜,藏族先民在这“浴门”上垒起一人多高的煨桑台。台上飘着缕缕青烟,煨桑台上下和周围挂满五颜六色的经幡,与碧蓝的湖水融为一色,整个场景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