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拉萨,红山耸立,碧水中流,绿松石般的雪浪花,从云山雪谷汹涌排闼而来,千百年来,枕着拉萨河的涛声入睡,是古人与今人不变的记忆。
图为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 摄影:郑朔
“先有大昭寺,后有八廓街”。拉萨古城的中心,大昭寺殿宇巍峨,凌空御风,桑烟缭绕,金碧辉煌。大殿里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是**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佛教信教群众将其视为心目中的至宝,从春到冬川流不息地围绕着它转经。千百年来,三条转经路的中圈——八廓街,已成为全世界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传统文化街区之一。
千载风雪,拉萨古城历尽沧桑;岁月流过,携走市井多少代人。八廓街深处的每一座古建大院,无不积满了历史的风尘,掩埋了多少激动人心的历史人事。
图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摄影:郑朔
图为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藏餐厅,传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与爱慕的意中人约会的地方 摄影:郑朔
图为八廓街上的敏珠林寺 摄影:郑朔
从大昭寺西门出来,迎面便是屹立千年的唐蕃会盟碑,再往前是清朝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和琳所立的劝人恤出痘碑,北面是“公主柳”,传说为**公主亲手种植。
向北走,法王宫“曲杰颇章”相传为吐蕃赞普**干布所建。东边的朗孜厦曾被称为“旧西藏的监狱”,南侧为公元9世纪吐蕃赞普赤热巴巾修建的“木如宁巴”,见证了传召大法会的盛况与骡帮马队的熙来攘往。
往东可见“冲赛康”,如今是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乾隆年间,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事件后,曾改作“双忠祠”,与北京崇文门内的“双忠祠”遥相呼应。
大贵族索康的府邸西边,有一座“拉让宁巴”,意思是“旧佛邸”,西藏和平解放后,曾作为西藏贸易总公司、西藏秦剧团、西藏群艺馆的驻地。西面一处藏式楼房叫“噶林厦”,著名学者根敦群培曾病逝于此。
八廓街的南面,矗立着不少巨商、贵族的府邸,如邦达仓大院,雕梁画栋、层台累榭、美轮美奂。
历史仿佛在这条街上停留,时间好像在古建大院里等待,诉说着1300多年来西藏地方政权的兴衰与更替、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兴起与繁荣、宗教的式微与鼎盛、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以及拉萨这座高原城市千年的繁华与发展。
图为拉萨市民在八廓街古老的柳荫下小憩 摄影:郑朔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八廓街经历多次规划改造,不同阶段的拉萨城市发展规划均将古城保护和发展作为重心工作,既有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修复利用,更有对传统居住方式、人文气息的留存与改善。
离大昭寺不远有一座夏扎庄园,旧西藏地方政府高级官员夏扎家族曾居住于此,如今已是“中国唐卡之都”唐卡画院所在地。作为200年的古建大院,其使用功能虽有所改变,却仍遵循了传统藏式建筑风格。
70多岁的果木桑在八廓街的藏式大院居住了40多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古城基础设施的提升改善,亲身经历的最近一次最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程启动于2012年12月,八廓转经道上约3000个摊位搬离后妥善安置于附近的商城,古城的排水、电力线路、管线得到综合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火灾、水灾隐患。
图为拉萨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藏极地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多庆巴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然材料就是父亲,大地就是母亲,长在大地上的不同建筑就是儿女。”拉萨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藏极地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多庆巴珠认为,这句藏族谚语诠释了西藏传统建筑与环境完美相融的建筑态度,如理如法、海纳百川的建筑精神,这是雪域高原各族人民千年来生产生活积累的智慧结晶。
“拉萨老城区的传统建筑是西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和传世性,在选址、形制、结构、建材使用、色彩运用等方面,与西藏其他地区的建筑有很多共性,也有一些独特性。”据多庆巴珠介绍,目前八廓街在改造提升的古建大院有13座,位于拉萨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内,包括夯东大院、加央夏大院、加央新大院、白果荣康、东热康加、贡嘎嘉措大院、达吾仓、行萨大院、噶林厦、卡多南北院、康萨强大院、其玛康萨、果洞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