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十一”黄金周旅游,已不能简单地被“游山玩水+美食”所定义,更多新的旅游内容和消费亮点在悄然呈现。全国有许多地区都在尝试融合“体育+”理念,将集竞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打造为提升旅游特色、带动消费的载体。
马蜂窝体育旅游主题报告《去运动,去旅行!》 显示,带娃体验体育运动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亲子游玩项目之一,年轻父母们也是强大的体育旅游消费群体。
而除了徒步和骑行等旅游项目,飞盘、骑行、陆冲等体育休闲方式都是年轻人热衷的旅游项目。
而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帐篷徒步音乐节……这些极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上演,吸引着游客在“十一”黄金周去打卡大美陇川。陇川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绝佳的户外体育运动条件,而当地政府没有辜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体育 文旅”新玩法吸引着游客前来。
再比如今年世乒赛团体赛花落成都,又恰逢“十一”国庆期间,尽管成都世乒赛是否对外售票还没有最终确定,可相信不少打算前往成都旅游的球迷已经将前往观赛定为一大期待点。
除了官方体育赛事活动外,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摆手舞、龙舟赛等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也为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和景区产品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成为在体育产业泛化的大环境下的一种新尝试。
根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3%。为支持体育旅游,许多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http://imgq8.q578.com/ef/0922/ac65c926be2fcc8f.jpg)
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将增长至2.8万亿
梳理2022年以来各地颁布的体育旅游相关政策,对于体育旅游的战略布局清晰,扶持力度增加。
比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提出依托巴蜀地区特有山水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洞穴、徒步、漂流、骑行、潜水、滑雪、垂钓、高空、水上等体验性体育旅游项目;
贵阳印发《贵阳市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25)》,打造全国体育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目标是到2025年,贵阳贵安体育旅游产业总产值在全省占比达30%以上,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体育旅游消费城市、全国体育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以及高品质国际运动赛事举办地;
![](http://imgq8.q578.com/ef/0922/ab39f436aadf4dab.jpg)
湖南省则发布了《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建设一批湖南省体育旅游基地,突出红色体育旅游基地的建设;
拥有109公里的美丽海岸线的海南万宁,则计划以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打造“活力海岸”,推动文体旅游新业态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场地设施、考级考证、大众休闲、器材装备销售、等多元化产业集聚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系统。
推动体育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开拓消费新模式,成为许多地方发展城市特色,培育经济消费崭新增长点的重要尝试。从无数成功案例来看,“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