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川渝持续高温。第7天,李成到了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网购了一顶竹编遮阳帽,为等这顶帽子,他在来苏镇呆了2天。
“根据路程,一天走一个或两个镇,每过一个镇就在地图上标注一个星号。”他说,晚上就在场镇有公厕的地方歇脚,因为有自来水,洗刷方便,睡觉就在附近街边的长椅上。
在路上,他知道了川渝地区正面临大旱。他会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有时会遇到热心人,把他当成徒步旅行者,会送他一些水果。村里有人邀请他吃饭,路过核酸检测点,有人送他水和干粮。
路途中饿得不行时,他也会在场镇小馆子里吃一顿饭,炒一盘土豆丝,要一碗米饭,一顿饭一二十元钱。有时遇不到饭店,就在超市里买泡面。他说,这样的消费一天也只有一次。
路上,他会用手机软件识别可以食用的野菜,边走边找野菜吃。他说,一路上他吃过的野菜,有狗尾巴草、飞蓬、小蓬草、野艾蒿、蒲公英等。
他就这样走过了45个场镇,8月23日到达成都新都区和网友见面。
漂泊多年,最终选择回家
8月23日,李成走到了成都龙泉驿区洪安镇,有网友为他付了出租车费,他从这里打车去成都市新都区,和那位认识多年的网友见面。
他说,这位网友因为身体不太好,一直在家,也没有工作。
他们在新都区桂湖公园见面,一起打游戏。中午网友请他吃了饭,下午将他带到了公园一处公共厕所附近。他晚上就在这里洗漱,然后在附近找长椅睡觉。
见完网友,李成又失去了目标。他说,他了解了一下成都的环境,决定往西走,那边是山区,他觉得山里有野菜野果,可以继续在里面呆几个月再出来。
于是,他从新都区到郫都区、再过温江,进入大邑县到了鹤鸣镇一带,进了山。
他在山里的四五天,都在下雨,他用刀砍了竹子、树枝搭了一个简易的支架,再将伞撑在上面遮雨,饿了吃野菜野果。
成都以西的山区,环境比丘陵地区恶劣。气温低,雨水多,成都人夏天避暑喜欢往西边走。李成在山里呆了一周,没有饭馆,没有干粮,纯粹靠野菜,体力跟不上,他感觉实在撑不下去了,最终选择打110报警求助。
当他和寻找他的民警汇合时,这一趟旅程算正式结束了。
李成在鹤鸣派出所吃完饭被民警送往救助中心。大邑县公安局鹤鸣派出所 供图
在派出所吃完饭,民警核实了他的基本情况。李成称自己一直和家里关系不好,在外面再难的时候都没找过家人。经民警再三开导,他还是接通了母亲的电话,并答应回家。后来哥哥也联系到他,并给他转来了1000元钱。
李成说,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他虽然跟着父亲,实际上父母两边都会去。他认为,父母没有不管他,但也管得不多。
李成称,他15岁初中毕业,父亲没有提让他继续读书。父亲问他想做什么,他说想和父亲一起做装修。从15岁到18岁,他和父亲学做装修,但是他对这个事没有兴趣,也和家里处不好关系。18岁时,他自己开始外出谋生。
他说,他一直通过一个劳务公司找工作,劳务公司给他推荐过很多事,都是短工。后来进了厂,每个月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
他每个工作都干不久,最长的三个月,做一段时间,又要休息一段时间再找事。这样过了几年,直到几个月前再次辞职,休息了两个月,再次找工作遇挫。他称,一些单位不要他的理由是太胖,他身高1.7米,体重一度180斤。
找不到工作,他心情失落,想起这些年,自己的确没有成长和进步,未来的路该怎么继续走下去?他想不明白。于是,他决定出门,在路上好好想一想。他说,一路走来,问题依然没有想明白,但是体重应该是减少了不少。
9月21日,李成隔离结束,他买了车票,准备回到南充母亲的家。下午6时许,他给澎湃新闻记者发信息说:“我快到老家了,手机我会放在别的地方,不会带身上,你那边可能(暂时)无法联系我。”那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计划在家继续思考一段时间,先待半年再说。“对于工作,我愿意消耗体力,但我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