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地质学家在凤山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唐河新生代古近纪核桃园组地层剖面位于唐河县城唐河西岸的西大岗,地质构造上处于南阳凹陷与泌阳凹陷之间的唐河低凸起之上,主要发育南阳凹陷东北部的斜坡沉积体系,主要为新生界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古近纪的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新近纪的上寺组与第四纪地层,纵向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位于旋回中部的核桃园组(尤其是核二、核三段)是凹陷含油气层位,最厚约2500m。古近纪地层不整合覆盖于中生代及更老岩系之上,新近纪、第四纪与古近纪地层之间的区域不整合反映了盆地由断陷作用发展到坳陷作用的过程。

城市建设前的凤山剖面
这个地质窗口让唐河凤山以其“古近系核桃园组地层剖面”的出露而名扬石油地质学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陆相生油盆地含油地层层序唯一出露齐全的地区。该露头是研究南阳盆地乃至我国东部新生代古近纪层序地层、内陆盆地沉积作用和油气矿藏的生、储、盖组合特征的“地质窗口”,是整个华北地区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仅存的宝贵露头区,是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天然场所和天然地质博物馆。

凤山剖面今貌
“唐河凤山剖面”以其古近系核桃园组地层层序之完整、构造界面之清晰、古环境信息之准确、古生物化石之丰富,成为地学界研究古近系陆内盆地沉积建造,油气生储构造的唯一“窗口”,为整个华北地区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罕见的地层剖面,极具科学研究价值。核桃园组各段富含鱼化石、介形虫、轮藻及孢粉等古生物化石,尤其是短头鲅鱼化石是在环太平洋地区古近系地层中淡水鱼化石为首次发现。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

短头鲅鱼化石 (据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四、敬礼!地质遗迹保护中的“虎口夺食”人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珍贵地质遗迹,在原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张天义教授的主导和策划下,地方政府对该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异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定编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目前在该区域的东部与北部边缘已建设成为以地质剖面为主体的科普展示区,南部以石油地质博物馆为主体的地质科普教育、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和休憩区相结合的城市休闲型地质公园。公园虽然小,但是,这处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也就永远得以保护。如果不是地质学家们和有识之士“虎口夺食”地从城市建设口中抢夺出来,这块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早就被夷为平地或者变成了一排排的高楼大厦了。

凤山下沉式石油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一角

博物馆一角
——完——
作者:章秉辰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了60余项中央与省级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