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连队装备大口径火炮,由于当年交通极不发达,运送建材上岛很不容易,守岛官兵只得“偷工减料”,自己动手修成了两条半米宽的水泥带和中间沟槽组成的轮迹路,形如两根“筷子”铺在地上。现在,这条路早就改建为水泥路,是横琴岛上的第一条水泥路。每天,官兵沿着这条水泥路巡逻海岛。它见证了官兵们为提高战斗力洒下的辛勤汗水,也留下了备战打仗的深深足印。
在坑道里,记者见识了一班长钟守益的绝招:用黑布蒙上双眼,快速通过长达千米的坑道,在哪里拐弯,从哪里加速减速,没有丝毫犹豫,准确进入数个战位。
“如果真打仗了,坑道里没有电了怎么办?难道要摸索着找?战场上可是一秒钟决定胜负的。”钟班长说。这种黑暗中穿越坑道、精确定位的“蝙蝠功”,是连队官兵的基本功。轮流到坑道值守的官兵,都会在黑暗中苦练方位感、距离感,即使在完全无光条件下,官兵们也能快速有序进入自己的战位。
“睡觉的时候都要睁只眼睛。”这句口头禅虽然有些夸张,但记者在该连采访时,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时刻准备打仗的警惕。
他们坚持四个“战备套餐”不间断:每半年开展一次“析战例、学战将、研战法”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岛拉练,每月举办一次军情海情研究,每半月进行一次形势战备教育。连队官兵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官兵会将雨衣、水壶等战斗装具按照编号放在固定位置上,作战靴鞋跟朝内摆在床尾,背囊会放在床头边。
泛黄的“欠条”
在八连,历代官兵严格执行规矩,接力传承规矩,带头落实规矩,坚守和形成了“能公开的事项,一项都不遮掩;官兵意见诉求,一条都不怠慢;违纪问题苗头,一起都不迁就”的“三条铁规矩”。
在连队史馆的角落,一张面额为 11.6 元的泛黄的“欠款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就是这 11.6 元的欠款,还郑重地写进了连史:“全连官兵应引以为戒,不准赊账欠账,不得侵占群众一针一线……”
2002 年 9 月 30 日,连队司务长闵亮和一名炊事班的同志到市场为连队购物。当两人提着大包小包准备往回赶时,突然记起指导员交代过,最近连队训练很辛苦,买几斤剑兰干菜给战士们煲汤喝,既营养又防暑。
于是,闵亮掉头来到杂货市场,挑了一位大嫂的干货店摊,捡了几斤剑兰干,算完账摸摸口袋,却差 11.6 元。面露难色之际,大嫂开口了:“八连的小兄弟,先拿东西后给钱也行,我信你们!”闵亮犹豫了一会,写了个欠条,还是拿着东西上了车。
没想到,这笔小小的欠款却成了永久的遗憾。第二天,闵亮骑车来到市场时,怎么也找不到那位大嫂。一打听,才知道大嫂回北方老家带孙子去了。此后,连队官兵每逢到市场,都会打听大嫂的情况,但欠款始终没有还上。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愧疚,闵亮在连队军人大会上做了检查。这笔欠款的故事也写进了连史。一张 11.6 元的欠条写进了连史,外人看来是小题大做,但对八连来说是天大的事。正是因为凡事敢较真,处处讲原则,八连才始终保持了钢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