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齐耶《家庭聚会》)

(德加《明星》)

(莫奈《罂粟花田》)
这里还有对印象派大有影响的巴比松画派前辈们的名作,如米勒的《拾穗者》,能让你屏气凝神看上一支烟的时间。柯罗的名作《早晨,宁芙的舞蹈》,美丽的枫丹白露森林与水中女神的传说,令人神驰。还有特立独行的库尔贝大叔的名作《画室》,以及无法在此展现画面的《世界之源》,因为通不过网审。

(米勒《拾穗者》)

(柯罗《早晨,宁芙的舞蹈》)

(库尔贝《画室》)
奥赛最招人眼球的画作莫过于新古典主义标志性画家安格尔的《泉》了,但身旁有女伴的男观众,凝视的眼光也不敢逗留太久。

(安格尔《泉》与观众)
被喻为旅行大师的女作家陈丹燕(与陈丹青毫无关系),她写了十二本旅行系列丛书,其中有一本专写她参观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的书,书名叫《往事住的房间》,很别致,很感性。我很喜欢她那随性的笔调,她去了巴黎,去了卢浮宫与奥赛,情有独钟地给奥赛写了两篇文章,留给卢浮宫仅一篇文字。

(陈丹燕《往事住的房间》)
陈丹燕钟情奥赛,这与她的情感因素相吻合,奥赛被称为印象派的殿堂,印象派又称为户外画派,这与陈丹燕的户外旅行家身份正好契合。她把印象派画家当作了她旅途遇见的驴友或在画家村见到的画家,看她的笔下:“离奥赛车站不远,雷诺阿在小丘广场画着喝啤酒的人们身上跳跃的阳光,高更带着他的行李要去热带美丽的大溪地岛(我更喜欢“塔希提岛”的译名),修拉觉得印象主义的用色常常有不透明的灰色,他用点彩的办法来表达光在他眼睛里真正的样子,画了海滩上撑着伞的妇人。”
挺佩服陈丹燕,她仅用三个短句就带出了两幅名画和一段画家的传奇经历,这便是奥赛美术馆镇馆之宝的雷诺阿名作《煎饼磨坊的舞会》,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以及高更游历塔希提岛的经历与画作。当然《大碗岛》不是奥赛的藏品,是否在奥赛展出过就不得而知了。据非典型艺术史家的考释,19世纪中晚期的大碗岛是风尘之地,湖边看风景与钓鱼的女子,不是真的钓鱼而是在钓人,等待愿者上钩的男子。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高更《塔希提岛的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