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到菊黄蟹肥时。9月23日,在这美好的仲秋时节,2022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暨昆山巴城蟹文化旅游节的隆重开幕。作为“阳澄湖畔的明珠”,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坐拥整个阳澄湖东岸线,历来盛产水产,尤以清水大闸蟹驰名中外,是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
舌尖上的“蟹经济”一直是昆山巴城镇的金字招牌。为保障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也为保障居民有一个生态舒适的宜居家园,巴城镇精心规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上探寻新路径。为促进大闸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巴城镇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政策支撑,不断提高巴城大闸蟹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绿色生态化发展。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护阳澄湖水生态环境,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园区根据引排分开,达标排放的原则,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阳澄湖地区水产养殖总氮和总磷的达标排放,实现阳澄湖大闸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百姓致富。园区先后获评“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示范点”、“江苏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规范大闸蟹信用管理。2020年巴城镇对原地产阳澄湖大闸蟹信用管理平台进行了全新改版升级,把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水草养护、销售信用等全过程纳入信用管理平台,对养殖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信用等级和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放挂钩,实现地产大闸蟹来源可追溯,维护好阳澄湖大闸蟹地理区域品牌优势。同时结合养殖换证管理、产销合作签约仪式,举办大闸蟹电商网络交易行为培训班等,不断提高养殖户规范养殖、诚信经营的意识。
强化大闸蟹质量安全监管。发挥巴城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巴城水产医院监管平台作用,建立镇、村、农业企业(合作社)三级质量监管体系,落实抽检、巡查制度,依托省、市、昆山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并对主体入网户进行100%检测监管,通过发放投入品承诺书、农产品地理标志规范使用告知函等,形成行业共识。
坚持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大闸蟹种质资源产业和养殖标准化布局,解决优质大闸蟹苗种和养殖标准化问题,为充分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健全技术创新体系,规划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和大闸蟹种质资源试验基地,依托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作为科技支撑,系统研究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生活史,加强大闸蟹亲本遴选、大眼幼体繁育、蟹种培育、成蟹养殖技术集成和推广,推动大闸蟹产业养殖标准化。
坚持农旅品牌融合发展。巴城镇在培育“五好”大闸蟹的基础上,推动大闸蟹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衍生了东阳澄湖村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大闸蟹电商产业园,建立了五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集交易、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并通过打造“蟹文化”名片,提升产业等级,开展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每年吸引300多万人次来巴城品蟹观光,已经形成了蟹种培育、成蟹养殖、暂养储运、包装销售、电子商务、餐饮旅游全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就业3万余人,大闸蟹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40亿元。有力促进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