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3000亩的百果园有红枣、杏、桃、核桃、无花果、糖心苹果、香梨、葡萄等。

如果桥的一头是过去的话,那么桥的另头无疑就是现代。
跨过胡杨木板铺成的吊桥,吊桥另一头是满目翠绿的果园,缀满枝头的果子,它正是现代田园常有的场景,它就这样镶嵌在湖水畔、密林处,用芬芳的成熟的瓜果,演绎出由渔猎到农耕社会变换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在昨天、今天和未来中,找到了一个连接点。

缀满果子的果树就生长河边湖畔,给这大漠绿洲更增添了勃勃生机,在湖光山色和瓜果飘香的田埂上行走,宛如置身江南,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百果园旁的民俗馆,是一座圆形穹顶式的建筑,大门口古老的胡杨老根,它那饱经风霜的躯干,篆刻着岁月的沧桑和时光的年轮,它就那样默默的伫立在大门口,仿佛要向行人诉说这里的历史和过往。
民俗馆里展示了刀郎人渔猎时所使用的猎刀与弓箭,还有刀郎一些年代久远的器物、书籍、钱币、手工艺品。因此,它既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也是一个部落历史演进的浓缩,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刀郎人虽然因为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而形成了独有的刀郎部落文化,但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刀郎文化中多多少少都融入了维吾尔族文化的成分,这是因为在近代时期,刀郎人走出了那人烟罕见的胡杨林,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学习先进的农耕文化的同时,也逐渐的与维吾尔人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部落族群而成为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刀郎人和刀郎文化。
当我们正沉浸在历史的过往的时候,远处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原来歌声来自距这不远的宴艺厅。
宴艺厅,顾名思义就是举行宴会欣赏歌舞的地方。

演艺厅
走进这座民族特色浓郁,极具刀郎人建筑风格刀郎部落招待贵宾及聚会、就餐、欣赏刀郎歌舞宴艺厅,我们不禁被宴艺厅里火热的气氛所感染,在这刻容纳300人就餐的宴艺厅里,人们人们可以一边品尝地道的刀郎美味,一边欣赏台上的刀郎歌舞表演。

香喷喷的美酒佳肴,与劲歌狂舞的刀郎歌舞,让人心醉,那高昂苍劲的唱腔,热情欢快的舞姿,以及极具荒漠风情的乐声,似乎又把我们的心绪带回到了那片苍茫辽阔的荒漠之中。
刀郎人由于长期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渔猎,或从事游牧农耕,与大自然作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和自由迁徙的生活,这种闭塞的环境和迁徙生活,使“刀郎人”从其先辈们开始,走着走着就分不清了方向,干脆停下来跳舞唱歌吧,跳着唱着,就忘却了世间所有的忧伤……
人们常说,在新疆有个特别的民族,只要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工具、路上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他们就是刀郎人,他们一直都保持了什么时候想跳刀郎舞,就在什么地方跳,什么时候想唱木卡姆,就在什么地方唱的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