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岛周边分布着大量时隐时现的礁石,这种地形不适合建设海港,也不利于渔民的渔船开展近海作业,因此并无常驻居民,也因此,岛上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生态环境。

甘泉岛航拍图
(2)甘泉岛上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需要特殊保护
西沙群岛拥有但是资源的岛屿屈指可数,淡水质量最好的当属甘泉岛。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中部低地有淡水井两口,泉水甘甜可饮用,即称:“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甘泉岛也因此得名。
甘泉岛上的古井全部用红砖砌成,大概有十几米深,井边绿树成荫,周围岛屿上的渔民如果遇到台风天气,自己携带的淡水用完后都会到甘泉岛上来取水,由于甘泉岛面积不大,如果过度开发,宝贵的淡水资源被污染就得不偿失了,这也是甘泉岛上只植树,不过多住人保持原生态的原因。

甘泉岛上的淡水井
(3)甘泉岛上文物遗址众多需要精心保护
1974年3月,解放军战士在甘泉岛的西北部挖出7件唐宋瓷片,考古队员们在此基础上原地开探,发掘出土37件瓷片。
1974年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还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
考古专家推断,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唐代的先民,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也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或许就是广东内地迁去的移民。
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甘泉岛唐宋遗址碑
2006年,政府公布甘泉岛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昔日西沙群岛人迹罕至,受限于交通条件和当时严格的管辖,仅有零星的渔民登岛,原始的文物遗存未遭人为破坏,基本得以完整保存,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
琛航岛变身现代海上新城
不同于甘泉岛的原生态,附近的琛航岛经过多年扩建,早已变身现代海上新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唯一和海南岛有补给船通航的地方,西沙群岛的各种物资、各种需求,都是先到永兴岛,再分发到其它各个小岛的,在那个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的时代,如果哪天有从海南来永兴的船,大家便像过节一样高兴。

1985年西沙群岛最现代的一栋楼

1985年5月西沙永兴岛码头
除了永兴岛,永乐环礁上最适合建设大型港口琛航岛也逐渐被开发为西沙到南沙的物资中转基地,与永兴岛互为补充。
琛航岛是西沙群岛中最为庄严肃穆的岛,因为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中,壮烈牺牲的18名干部战士长眠于此。
岛上建有中国最南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至少经历过四五次大的改建,现今已是西沙群岛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2年西沙群岛琛航岛上的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