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因为河岸边的大量岩石被冲入河水,很多原本栖息在岸边的毒蛇也一同掉入河流。
它们也需要氧气,所以会在河面上出现,这种景象被人看到就觉得分外恐怖。
近代的状况
赤水河两岸的风景在天气晴的时候和下雨天完全是两个样子。
如果天气晴朗,那么河水清澈见底,两岸葱葱郁郁的各种植被沿着山势蜿蜒,一幅山清水秀之景。
但是一到了下雨天就完全不同,红色的河水和翻滚的毒蛇,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专家们也曾经提出过,赤虺河“虺”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是下暴雨时惊天动地的雷鸣,或者是河水拍打河岸发出的巨大声响。
到了明朝年间,赤虺河这个名字变更为我们现在熟悉的赤水河。
明朝初年,统治者建立起了卫所制度,云贵地区在赤水河一带设立了“赤水卫”。
此时赤虺河也随之更名为赤水河,这个名称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朝代,赤水河是黔北川南非常重要的河流,承担着和外界沟通运输的重任。
但是这条河流地势险峻,有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曾经治理过这条河。
其中有几次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这几次整治改造,才形成了赤水河现在的面貌。
第一次大规模修整是在清朝时期。
云贵两地在当时盛产铜矿石,但是如何把这些矿产运往其他地方,是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没有航运的辅助,就只能采用人力和驮畜,云贵地区的地势险峻,山路崎岖难行,运输极为艰难且耗费时间。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当时的官员向朝廷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开凿和疏通运输铜矿的必经之路:赤水河。
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并拨款,这一次整治起了很大作用,大部分分布在各处并且有危险隐患的地方,都进行了疏通和整理。
往来于赤水河上的货船也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进行运输。
不过对于河道的整治和维修并不是一劳永逸,同样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重修。
到了同治年间,清政府日益衰败,云贵两地战乱频发。
很多商人已经拿不出钱来进行定期维护修理,政府的管理也出现很大问题,所以赤水河的状况又开始恶劣起来。
光绪年间,云贵的战乱有所缓解,有官员请朝廷对川黔盐道再次进行维修和整治,其中也包括赤水河。
这一次的工程时间历经两年多,也花了很多钱,不过其效果非常显著,此后赤水河的运输能力得到保证,成为一条重要的黄金水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赤水河进行了重要整治。
这次整治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保证运输,1941年,当时有专人对河流状况进行勘测调研,并且成立了专门维护管理赤水河的部门。
如今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仍然相当好,在所有的长江支流中,它是唯一一条没有被工业污染所侵蚀的河流。
大家都知道,现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相当广泛,很多小河流都修建有小型水坝和小型水电厂,但是赤水河仍然没有大坝修建在干流上。
和其他河流相比,赤水河以及周围的地理条件非常特殊,其山势、地势首先决定了工厂、水坝建造的难度。
而且,自建国之初,国家就已经制定了保护赤水河的政策。
赤水河周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厂:茅台酒厂,所以在河的附近是不能建任何排放污染物的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