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风景之前,先说一个故事。从前有近四百户村民,住在一口“井”里。
倒不是他们想挤在“井”里,只是这自然的连绵大山,把人像蚂蚁一般,围拢在其中,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
很多人一辈子没出过村,没见过公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在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据称,从井口到井底的垂直高度足足有1100多米,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
这真正是深山老林的感觉。
那时,下庄村民们想外出,只能走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一条108道之字拐。
如果想去县城,要走上3天。鼻子贴着崖壁、手脚并用、抓紧树藤,一点一点地挪。全村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背篓背进山,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高耸的悬崖,阻挡了村民外出的脚步,更阻碍了下庄发展的希望。
时间到了1997年,38岁的村支书毛相林在县里参加干部班培训时,看到原本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家家电灯亮、路上汽车忙的景象,深受刺激。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绝壁上修通下庄出山的公路,带领村民走出贫困。
修路这个口号一经提出,像极了一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下庄掀起千层浪花。
“那个路怎么可能修得通,那个万丈悬崖,人都不会去,草也不会长”、“既没钱又没物资,拿什么修路?”村民们纷纷提出质疑和反对。
毛相林一个个说服动员,“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如能前进一丈,绝不后退一尺。我们修不完还有儿子,儿子修不完还有孙子,总有能修完的一天。”最后,全村人同意在绝壁上开凿一条出山路。
没有钱、也没有物资,只有一颗颗坚定想要改变的心。
毛相林带头拿出母亲几百块的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村民们也自发东拼西凑,一块一块筹集了近4000元,终于购买了开山的第一批炸药物资。
1997年12月,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在“鱼儿溪”炸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以前,从鱼儿溪到下庄要走大半天,如今只需几分钟车程。
只是,在悬崖上开天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没有大型设备,村民们只能腰系长绳,站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打炮眼。没有挖机,就用原始的方式,先在悬崖峭壁上放一炮,炸出立足之地,再用钢钎和大锤凿、用雷管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