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上看,菹草的泛滥和黄砂的开采有直接关联,因为黄砂开采破坏了湖床原有的地形、地貌,部分水域加深至几十米,透明度降低,导致轮叶黑藻、苦草等适合浅水、透光环境的植物消失,后来居上、适合深水的菹草反而出现爆发性增殖。同时,骆马湖的营养盐并未因采砂活动而降低,沂河、中运河累计输入氮磷,同样也为菹草的失控提供了营养物质。
对于湖区的鱼类,采砂的生态影响也未彻底消除。骆马湖是江苏有名的“鱼库”,盛产鲢、鳙、鲫、鲤、鳢等淡水鱼,鱼产力有天然的饵料优势。新世纪以来,骆马湖的渔业同比上世纪有所下降,但仍能维持在4000~5500吨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鱼种的来源有明显的不同。在过去,骆马湖的鱼类以自然繁育为主,野生鱼种是主要群体,但采砂活动却破坏了湖底的产卵场,使草滩面积萎缩,土著鱼的产卵地和栖息地衰退,自然繁殖规模减小,局部还出现了“水下荒漠”的现象。
以1995年为转折点,当地渔民不得不转向养捕结合,人工放流鱼苗成为维持产量的主模式。2011年以来,骆马湖的渔业产量有序增长,当年投放600多万尾鲢鳙夏花鱼苗;2022年,渔政部门科学评估鱼类储量,新投放350多万尾鲢鳙鱼苗,任其自然生长,坚决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
经过多年摸索,骆马湖的水质和生态进入了全新的恢复期。在地理区域上,骆马湖位于我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不在长江的禁渔范围内,但该湖的“净水行动”却堪称模范,生态网箱成了最大的治水亮点。
所谓生态网箱,是在湖区暂定划出面积为56.75万平方米的标准网箱,只投放鲢鳙,通过下行效应控制水中的藻类密度,将水质维持在嫩、爽的状态。
根据中科院水生所的调研,2021年骆马湖网箱的净水成绩相当可观:
固氮量达76.3吨,固磷量5.6吨,消耗蓝绿藻25840.5吨,输出碳汇1372.8吨。据粗略估计,网箱内的净水鲢鳙每年创造的生态价值高达1006.9万元,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工程。
养鱼为何还能消除氮磷,改善生态?这是因为鱼类是水环境中的调控者,也是食物链的主要参与者。鲢鳙的鳃耙细密而发达,可“越级”捕食低等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饵料系数高达40:1,调水效果极佳。鲢鳙在呼吸之间过滤生物饵料,实际上就相当于从水中吸收了氮磷、有机物等成分,使之转化成自身的营养物质。
当地渔业部门定期组织捕捞,本质上是转移了氮磷。据养殖户介绍,这种方式养出的生态鱼价格更高,每斤比周边的市场价高出2~3元,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
显然,骆马湖的生态秘密正在加速创造经济效益,这比过去的采砂效益更值得称道:“绿水青山”真的可以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