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百米的空中俯瞰,纳斯卡荒原丘陵起伏,色彩单调,突然,自然地貌画风一变,各种形式的线条闯入眼帘,连绵纵横,阡陌交错,指引着我们飞向那神秘的历史长河之中。








如果说这些笔直绵长,酷似机场跑道的线条已经让我们为之惊叹,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个又一个让我们难以置信的巨幅地画,这就是纳斯卡文明带给我们的震撼。



巨大的“指南针”,造型刚劲,方位准确,神奇般为空中飞行指明了方向。


直角处的“鲸鱼”,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形象,长度63米,被直线一分为二,因何如此?已经渺不可知了。




人形图案,位于山丘立面之上,高30米,双目圆睁,酷似穿了航天服的外星人,偶然被遗忘在了地球。他挥舞右臂,面向苍穹,等待了两千多年,似乎期盼着亲人早日接他回家。


108米长的“卷尾猴”,右手只有四根手指,据说卷曲的尾巴非常类似太阳系运行轨道,下面连接复杂的矩型



42米长的“狗”,纳斯卡巨画都是“一笔画”,图案线条首位相连,不叠不交,自行环闭,采用这种作画方式,意味着画作笔触连绵不断,循环不息。

假如这些线条是人们刻意开辟出来的小径,古人在上面循环地行走,心无旁骛,会不会是一种远古的祭天仪式和图腾的崇拜?下图为46米长“蜘蛛”图案。


画身部分刻意拉长,和远处线条相连,好似再通过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就可以将所有的纳斯卡巨画串联在一起的感觉,例如下图这只96米长的“蜂鸟”和它那长长的鸟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