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听说唐寅故居免费开放了,曾经一直想去看看那一片的民居核心改造样板工程究竟是啥模样,可是过去时间超过十年了一直不肯露出真面目,这一次终于正式免费试开放了。
老城当天选择从人民路平门段校场桥路步行进去(其他路周边拆迁还没有完毕),经过朴园(东门)和昆剧研习所,到达老的林机厂附近(现在变成一个闹中取静的高档小区),过朴园西大门到达唐寅故居所在地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但是东侧大门紧闭,继续往前走南大门,转弯百米后发现南大门也是紧闭,再走西大门经过桃花坞养老院(好像是朱永新题字)终于到了(北大门也是紧锁的),扫码进门。(以后谁第一次从桃花坞大街进去问养老院更加容易找到)
初看唐寅故居是一个仿古建筑群和一个花园的组合体,就算唐寅故居是花园中的房子,那也太豪华了吧,唐寅住在苏州桃花坞的时间段恰恰是他人生最落魄的时刻,这样的一个组合体有点脱离历史事实吧!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建筑群体之间还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南侧还造了个二楼大戏台,真不知道造好戏台的十年里演出过几出戏,究竟有多少苏州市民席地而坐来听戏?未来会有市民到这里来听评弹和昆曲吗?最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在仿古建筑群西侧又建了一个大体量的现代办公楼,边上还有一个是啥啥成果展示馆,真的会有人来看吗?
也许最初设计者的思路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用唐寅故居花园来吸引企业入驻文昌阁商铺群,让人惊讶的是十年过去了,好像只有一二家企业入驻,一家是展示宣德炉的,另一家好像是央企做办公用(也许还要改做宿舍),数千平方米的商铺和地下上万平米的车库一空就是十年?谁投的钱啊?
还有一个惊讶是唐寅故居花园没有卫生间标识(可能有只供保安和内部管理人员使用),整个仿古大建筑群也没有卫生间标识,而首批去唐寅故居参观的恰恰是需要卫生间的苏州老人群体,你不信可以去体验一下。
唐寅故居的正南侧有一大片已经拆迁完毕的空地,有人说要造一个地标式的大体量桃坞木刻年画展览馆,据说要用玻璃幕墙打造一个桃坞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桃坞地区占据了苏州古城八分之一的地域,在二千五百年的小桥流水古街巷里造大体量建筑合适吗?前几年为何要改造道前街的会议中心?为何要改变它外观的立面和颜色?
当然唐寅故居也有成功的地方,比如它的荷花池,水系在南侧进门处作了高明的处理,一条溪水东面通荷花池西面通外面的小河,营造了活水景观,另外花园设计没有围墙,所以在进口处种植了一片竹林,进花园需要经过一小片竹林,营造了别有洞天峰回路转的效果,老城点赞!
老城那天在太湖书院丘亮辉院长家里偶遇苏州老城建前辈郑老师,他研究了桃坞街区传承和更新课题许多年,他的方案值得苏州决策层取舍,期待更多的老苏州团结起来一起静静的守护吴地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附录)不久前苏州古城保护成立两大集团公司,一家是古城保护的实施单位,一家是提供资金保障单位,个别领导特别提出要把“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作为抓手来推动,为此老城老砖又一次请教苏州老城建超然。
老城老砖:听说桃花坞街区保护项目体量特别大,改造时间特别长,让人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桃坞电影院的改造,据说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最后改造完毕后只有二楼附房一个小咖啡厅和一楼一个小舞厅被市民使用,电影院没人看后很快改建了一个市场,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的桃花坞历史街区改造现状?
老城建超然:桃花坞项目规划1.8平方公里,占到古城区项目八分之一,总投资70个亿,从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12年,比失败的桃花坞电影院改造项目使用的时间更长,至今依然没有收尾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