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邓小平询问张锡瑗遗骨下落:她比照片更漂亮,是少有的好看
而张锡瑗和邓小平的女儿,则寄养在张锡瑗三妹家,在张锡瑗去世几天后,亦不幸夭折。悲恸的邓小平来不及处理妻子的丧事,便不得不再次匆匆踏上革命征程。
03、半生难忘的那段往昔:年华老去,往事如烟而飘散在岁月长河中,但她的容颜依旧如故
1930年早春,邓小平借道香港,折返广西途中,通过中共地下交通,特地找到香港中共特科人员李强,当面拜托李强替自己回上海处理张锡瑗的后事。
据李强后来回忆所提,张锡瑗的葬礼非常简单,只有邓颖超母女、张锡瑗的妹妹张锡珍三人参加。

因为张锡瑗和邓小平当时均属中共地下工作者,为防止敌人找到张锡瑗的遗骨,进行破坏,所以李强没有直接在墓碑上刻下“张锡瑗”本名,而是左思右想之后,决定使用“张周氏”的假名作为张锡瑗留在世间的最后一点痕迹。
除此外,立碑人也并非“邓小平”或邓小平当时正在使用的化名“邓斌”,由此一来,张锡瑗之墓,便只有负责葬礼的李强和邓颖超3人知晓处于哪里,就连邓小平本人亦不是十分清楚。
1931年,短暂回到上海的邓小平曾带着弟弟到江湾公墓拜祭张锡瑗。

之后十余年间,由于日本人大肆破坏上海各处,企图在江湾一带建造机场,致使原本的江湾公墓惨遭水淹,面目全非,张锡瑗的墓地一度消失,难以找寻。
所幸,李强始终记得张锡瑗墓地的大体位置。1949年,解放军解放上海后,随同大军进入上海的邓小平在工作之余,又想起早逝的张锡瑗,牵挂不已,遂打算再去拜祭张锡瑗。
但严重毁坏的江湾公墓叫他无法轻易找到张锡瑗遗骨,无奈之下,邓小平只能求助李强。
在李强的极力帮助下,邓小平终于在水中见到张锡瑗遗骨。他和夫人卓琳一起重新收敛张锡瑗的遗骨,并把张锡瑗棺木与早年牺牲、意外寻到的烈士苏兆征遗骨一起暂时停放在上海居所瑞金花园的楼下。
而此时,张锡瑗遗骨在官方的登记仍是假名“张周氏”。

上个世纪60年代中,上海相关部门接到通知,悄悄把张锡瑗棺木和苏兆征棺木一同移出瑞金花园,送到龙华公园附近某处保存;1969年,上海烈士陵园建成,彼时“张周氏”是谁,早已无人清楚知晓。
负责为烈士迁葬的陵园工作人员见张锡瑗棺木与苏兆征棺木存放在一起,便以为“张周氏”亦是哪位不知名的烈士,把张锡瑗棺木和苏兆征棺木共同迁入烈士陵园安葬。
张锡瑗的墓碑仍以“张周氏”冠名,人们对她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

1978年年底,有不愿意放弃找寻烈士真实信息的史料工作者费尽千辛万苦,方才找到“张周氏”即是“张锡瑗”的确切证明。
他联合上海民政局,向邓小平、邓颖超、李强及张锡瑗亲属发起征集,成功得到张锡瑗的资料与一张遗照。
那张照片上的张锡瑗年轻如故,有着一头利落短发,看上去十分漂亮。那是她在苏联时和20多位女同学拍摄的合照,也是她留在人间仅剩的影像纪念。
张锡瑗的亲属把那张照片赠予烈士陵园,请陵园工作者复刻到张锡瑗墓碑上,并把“张周氏”改作“张锡瑗”,令张锡瑗终于在人间“正名”。

1983年,有人编撰《上海烈士小传》,亦收录了张锡瑗的事迹和那张照片,但并没有点明张锡瑗即是邓小平革命伴侣的信息。
1990年,来到上海过年的邓小平忽然向工作人员问起张锡瑗遗骨的下落,再三询问张锡瑗遗骨是否还在,是否已经处理?
如果没有处理,他会把张锡瑗遗骨带回北京,安葬至八宝山。上海相关部门人员急忙翻阅资料,向邓小平汇报:“张锡瑗遗骨已安葬于龙华烈士陵园,立了碑,也加上照片。”
他们担心邓小平仍不放心,故于当天下午走了一趟烈士陵园,拍摄照片和录像,晚上趁邓小平休息,播放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