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嫂正在晾晒嫣红的对虾。吴立高 供图
当地家家户户晒鱼鲞的历史,至少已传承了上百年。近年来,随着宁海湾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搭建村级文旅共富平台,以产业兴旺带动共同富裕,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晒秋”渐渐成为渔村一项特有的旅游产品,鱼鲞远销全国各地,该村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紫藤长廊、樱花大道、梯台花田、农业科技园、七星公园……走进如今的寀卢村,风光无限好。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寀卢村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销售方面,赋能发展现代农业。例如,建设农业科技馆,打造“智慧田园”,对生产环节进行无人化机械化改造,实现田园上无人化操作和全程在线监控,提升生产效率,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水平。

一名学生展示沉甸甸的稻穗。张耀 摄
诞生于田间的“寀卢经验”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埋头种地。近年来,该村还融合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内容,打造的“共享田园”成了热门景点,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种既种粮食又“种风景”的模式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还为村民带来了收入。


今年以来,常山县新昌乡与慈溪市新浦镇合作,共同打造千亩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项目,成了新昌乡10个行政村的致富“法宝”。
据悉,常山县富好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参股分红、导入业态、资源处置等形式,构建“收储-处置-反哺”利益闭环机制,在新昌村、对坑村、黄塘村等10个村发展丝瓜络产业,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

航拍丝瓜络基地一景。 俞国文 供图
眼下,丝瓜络产业已经成为今年新昌乡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为突破“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新昌乡正在筹建丝瓜络用品加工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鞋垫、沐浴用品、床上用品、药用食品以及美容护肤产品等丝瓜络制品,延伸产业链条,做优做强丝瓜络产业。


此前,浙江省首个“菌光互补”项目落地上端头村。近2万块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代替了香菇种植大棚的遮阳网,同时为大棚空调设备供电提供保障。
上端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介绍说,该村香菇产业目前已形成亩产鲜菇超100吨、亩收入超100万元的“双百”科技项目,成为当地科技推广新型农业示范园。上述“双百”项目在武义正在“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