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个故事就一辈儿一辈儿传下来。也许当时刘秀还不是皇帝,只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所以这岭就叫“将军岭”。
题外话,将军岭还有一说,那是刘秀几百年以后的事儿。灵宝旧县志记载,将军岭是隋唐的窦建德埋葬处。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助王世充与李唐在河南对峙时,曾驻扎于此。窦建德军纪严明,爱民如子,深得当地百姓爱戴。这一代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据传,他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后来人们就把此山叫将军岭。此处原有窦建德冢,山上有祭祀窦建德的将军庙。将军岭的来历已无从查证,我们后人姑且相信两个都是真的。
刘秀是一位平民皇帝,待人仁厚,善谋略,有定力,能成大事。他善待功臣,善待亲人百姓。对妻子,他是一个好丈夫:对子女,他是慈爱的父亲;对兄长,他是重情重义的弟弟;对外戚,他恩深义重;对故乡,他 满怀深情。可以说,刘秀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以情待周围的所有人,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长期以来,“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刘秀作为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被世世代代的百姓敬仰。他的故事传说遍布豫西一带。
在采访过程中,听老人讲:“干沟不干,小沟不小,大沟不大,半截沟不半截。”其实所有的传说附会,都是民间对一代平民皇帝刘秀的敬仰和怀念。是对明君圣主的祈盼。
作者简介
杜忠波,男,汉族,1973年生。从小热爱文学,喜欢小说、散文、诗歌。灵宝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是《灵宝市最美家庭故事集》、《灵宝作家优秀作品选》的编委成员,多篇文章选登《五好家庭》、《灵宝作家优秀作品选》、《金城灵宝》等文集报刊。
石蛤蟆的传说
文/吴亚锋
弘农河水在朱阳山涧的两岔口转了个弯,水势陡然平缓 ,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水潭。潭水幽深清澈碧蓝,潭内鱼虾跳跃浪花飞溅,阳光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夜之降临月升东山,潭水旁蛙声此起彼伏,一片天籁给醉美的朱阳山涧增添了许多情趣与意境。
一对老夫妇临河而居,依山傍水辛勤劳作,生活殷实丰衣足食,日子若神仙一般。只是天不随人愿,万事俱备,独膝下无儿,眼看的别人儿孙满堂欢乐无比,自己却无有一儿半女,不能膝下承欢。常于夜深人静之时,夫妇俩相坐无言黯然神伤,唉声叹气抱怨老天不公。曾在街头让算卦的占卜过,先生摇头晃脑口里念念有词,吉人自有天相,儿子会有的。夫妇俩感激不尽,遂使了银子,心中自觉有些希望,宽慰起来。
一日老汉下地归来,行至潭水池畔,眼见的蛇吞蛤蟆,怜悯之心陡然勃生,一锄头下去打死了毒蛇,救起蛤蟆。蛤蟆凝视老汉静默良久似有感激泪水涌出,跃入水中悠然不见了。
夫妇俩依旧按照算卦的嘱咐,积福行善必有福报,但愿的铁树开花心想事成。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一日夜里,老妇人梦见星月入怀,翌日便觉腹内异样有响动,郎中把脉,果然身怀六甲,乃大喜之象。夫妇俩大喜过望,急忙跑到潭水旁,对着月之东山叩头跪拜满心虔诚。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终于瓜熟蒂落。无奈婴儿落草,竟然是人面蛤蟆身,丑陋无比。只是这婴儿天生异常,落草竟口能言足可行,手舞足蹈。口内念念有词:爹,娘,我是你们诚心感天求来的儿子,孩儿一定好生侍奉爹娘养老送终。夫妇俩大为惊骇,斗胆将孩儿抱起,自是疼爱万分,日夜喂养不敢怠慢。
光阴荏苒,不觉得已是十八个年头。儿子见风便长雨露滋润,已然生成体格健硕的大小伙子。只是这蛤蟆皮日夜遮盖,夫妇俩总觉美中不足。这丑陋的样貌如何能娶得婚配,如何能结婚生子,如何又能延续香火?如此想,不免惆怅不已夜不能寐,夜深人静时以泪洗面。
一日深夜,老妇人起夜,经过儿子房间,见窗户纸上灯火通明,好奇心大增。便隔着窗缝往里窥探,不觉大吃一惊,儿子房间的书桌前,竟然坐着一位伟岸少年,手捧一本圣贤书,双眉紧蹙,于灯下认真习读。少年身后瘫着那张日夜不离的蛤蟆皮。老妇人大喜,一把推开房门,上前抱着儿子泣不成声:儿啊,你为何要让娘如此苦想啊?老夫人一眼看到屋子地板上的蛤蟆皮,随手捡起放在灯火里焚烧殆尽。蛤蟆儿已不能复了原形,抱着母亲热泪长流:娘,我本是上天星宿,只因犯了天条被罚下界,无奈至清水潭内被蛇妖所欺,幸得爹爹相救,我才躲过一劫。今日来便是报答二老恩情。老妇人遂唤老汉前来,一家三口抱头大哭激动万分。哭毕,蛤蟆儿给爹娘交待,切不可将他有人身形之事传扬出去,一旦泄了天机,父子情缘便尽。蛤蟆皮已被母亲毁掉,再复原形已不可能。老两口诚惶诚恐小心万分,从此噤声不语,自在心里千恩万谢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