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老夫人出了气的西母娘娘,被马莲棒燃起的烟气,薰得两眼泪汪汪。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大手一挥,老太太的案板上,终于有了一捆捆上等的檀香,就连老人家一年四季的单衣,夹袄,棉衣,单鞋,棉鞋,也一件不少啦。
神奇的故事越传越神!老太太亲身经历的事,越传越广。为了纪念西母娘娘,曾经打过虎的南山,人们称为佛山。佛山下也修起了香火不断的庙宇,以纪念上天的好生之德!
作者简历:
李亚民,笔名黛馨,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花开之声》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得三门峡市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与文友合写长篇小说《布谷催春》一书出版;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见证》一书总编、2017年《灵宝作家优秀作品选》一书总编;曾在《采风中国》杂志,《作家报》,《河东文学》杂志,《河南日报》,中国作家网,短文学网等报刊发表文学类作品600余万字、其中获奖作品50余篇。
作者简历:
张华(原名:张金旺),男,汉族。六零后,閿乡人(今河南灵宝閿乡人)。自由撰稿人。现任三门峡市作协会员,灵宝市作协理事。曾做多年中学教师。历经五十年风和雨,八千里云和月。然痴心不改,手不释卷。原创了大量诗、词、散文及短篇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放养的儿子》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现代诗《又见秋风起》获电视朗诵二等奖,一部二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承诺》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该书深受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喜爱。作品散见于各媒体、平台、杂志。并获得金奖、银奖、优秀奖。
牛王寺
文/王智恩
弘农涧河的源头有一座山峰,像一块巨大的馒头,山顶没有树木,只有一座寺庙。当晚霞烧红西边天际的时候,寺庙便在晚霞映照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牛王寺”。关于牛王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很早以前,这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大宝,弟弟叫小宝,由于父母早亡,小宝就跟着哥哥嫂嫂一块儿过日子。嫂子不仅好吃懒做,而且心狠手辣,当着哥哥的面都敢指着小宝的鼻子骂:“你是个多头,狼不吃,狗不啃!”恨不得小宝马上就死。哥哥虽然怜爱弟弟,可是又怕严厉的老婆,只好忍气吞声,偷偷的照看小宝。
嫂子的心毒着哩!他总是想方设法折磨小宝,不让小宝吃饱饭,不让小宝睡好觉。连过冬的棉袄也不给小宝做,逼着小宝没黑没明的干这儿干那,连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认识他,地上的石头,小草也熟悉他。小宝饥了,吃野菜,渴了饮泉水,冷了偎在老牛的怀里取暖。晚上和老黄牛住在一起,他待黄牛特别好,牵它到阳坡上吃嫩草,带它到泉边喝清水,老黄牛就是他的亲人。
娘娘山上的桃花开了落,落了又开,小宝也一天天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临近的人都争着给小宝说媳妇。不久,他和一个叫穷丫的姑娘成了亲,哥哥大宝为弟弟成了家感到高兴,狠心的嫂嫂却一万个不高兴。因为小宝今天娶媳妇儿,明天就要分家产给他哩,嫂嫂想来想去,想出了一条毒计。
一天下午小宝砍了一车柴,拉过老黄牛要套车回家。“哞——”怎么老黄牛眼里噙出了泪水?小宝说:“老黄牛啊老黄牛,你没吃饱我领你去吃青草,你没喝好我带你去饮泉水。”老黄牛摇了摇头,小宝说:“老黄牛呀老黄牛不吃不喝咱回家。”路上,老黄牛拉车,不像往日那样有劲,总是慢慢腾腾的。
小宝回到家后卸了车,媳妇儿马上端过一盆水让她洗脸,洗手。小宝一边洗一边偷偷的笑,心里乐滋滋的,嫂嫂也和往常大不一样,脸上堆满了笑:“小宝呀,嫂子今天特意给你们小两口儿做了鸡丝饺子,快来吃呀。”说出的话就像在糖水里泡了几天,甜透了!小宝长这么大还没有听过嫂子这样亲热地叫他,连忙跑到嫂子面前,伸出双手去接饺子碗。突然“哞——”的一声,老黄牛在牛棚里大叫一声,震得屋顶的土直往下落嫂子惊得“啊”一声,嫂子手一抖两碗饺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大花猫从炕上跳下来,“啊呜”一口吃了一个掉在地上的饺子,没过一会儿就见到花猫,口吐白沫,蹬蹬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