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旁,依偎在一起,看着药书摆弄着草药的鱼姑,猛听到晴天白日里一声炸雷响起,顷刻间乌云密布,闪电大作,瓢泼的大雨把幽谷笼罩在水雾之中。雷公、电母随即奉旨来到了鱼姑面前。鱼姑素知二位护法的功力极深。为了她的鱼郎,为了苍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挥泪与鱼郎作别。
从此,鱼郎心灰意冷,整天手捧莲子,呼唤着鱼姑的名字。直到咽气前,才把那枚心爱的莲子,向鱼姑消失的方向用力一掷,气绝身亡。
鱼郎掷出的那枚莲子扔到了阌乡县城南的水塘里。富有灵性的莲子,从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出的莲藕成为皇家的贡品,“阌莲九孔”的美誉,传遍了华夏大地。
与此同时,朱阳人为纪念渔姑渔郎,把鱼姑住过的鱼现洞,改为鱼仙洞,把鱼郎打鱼的鱼现河,改名为鱼仙河。
鱼姑的传说越传越神奇。并且世世代代地传颂了下来。
作者简历:
李亚民,笔名黛馨,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花开之声》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得三门峡市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与文友合写长篇小说《布谷催春》一书出版;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见证》一书总编、2017年《灵宝作家优秀作品选》一书总编;曾在《采风中国》杂志,《作家报》,《河东文学》杂志,《河南日报》,中国作家网,短文学网等报刊发表文学类作品600余万字、其中获奖作品50余篇。
作者简历:
张华(原名:张金旺),男,汉族。六零后,閿乡人(今河南灵宝閿乡人)。自由撰稿人。现任三门峡市作协会员,灵宝市作协理事。曾做多年中学教师。历经五十年风和雨,八千里云和月。然痴心不改,手不释卷。原创了大量诗、词、散文及短篇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放养的儿子》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现代诗《又见秋风起》获电视朗诵二等奖,一部二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承诺》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该书深受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喜爱。作品散见于各媒体、平台、杂志。并获得金奖、银奖、优秀奖。
西王母佛山擒虎
作者:张华 亚民
朱阳佛山的一个午后,天还是那么蓝,蓝得如西母娘娘的心情一样。
故事得从东汉(25——220年)末年的7月18日那天说起。西母娘娘刚过完自己的生日,就让七仙女(红衣,青衣,素衣,皂衣,紫衣,黄衣,绿衣)送走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国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她的另外十一位老母(观音,无声,泰山,送子,金身,出力,劈山,托天,文殊,普贤,地藏老母)然后,乘兴驾云,一览众山小。
雾缭绕中,西母娘娘感觉到了一缕霞光,万团紫气氤氲开来,她手搭凉棚,极目远眺。哦!这就是传说中的秦晋豫金三角地区哟!巍巍的秦岭山北麓,滚滚的黄河水南岸,也许是造物弄人吧!黄河,从遥远的地方一泻千里,却在秦岭山的北麓拐了大大一个弯,一头向东,唯留下这一片金山银水呀!你瞧,十万大山,山山相连,水水相依。远处,一片青黛色,奇峰峻岭,直插云霄。近处,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花红叶绿,鸟语花香。就是她天上的瑶池,也只是这般景象吧!西母娘娘手按云头,驻足观望着脚下那一片泛着金光的大山,兴致勃勃地想当一回樵夫,到人间领略一下凡人的感受呢!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从峡谷深处流淌了出来。河边,水草葳蕤,马莲丛生。挨着小河,是一条依山傍水的幽长曲径,通往大山深处。道边的崖壁上,伸出一棵棵枝叶墨绿的苍松。山路上,走来一位樵夫。只见他,头戴一顶斗笠,粗布短褂敞开着,露出紫铜色的胸膛。山里人常穿的短裤下是一双草鞋,随着肩上的乌黑发亮的扁担的忽悠,两捆刚打的山柴上下晃动着。静静的山路上,只有一双草鞋,发出有节奏的“啪嗒”声。
樵夫出了峪口,沿着河水拐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了起来。远处的小河边有一座七八百口人的庄子。正是要开午饭的时候了,袅袅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出,间或有一声犬吠,或是鸡鸣,给小山村带来了一丝生机。半坡上,谁家的老牛传来一声悠长的“哞——”让扮作樵夫的西母娘娘知道了凡间与瑶池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