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坨本坨没有见过的北京:
三月初春,大片山杏开满阳台山的山谷,深深浅浅的粉色花瓣缀满枝头。徒步10公里后,喘着粗气置身其间,周遭除了队友,再无喧嚣,静的只剩耳边的风声。
六月雨后,门头沟的黄花梁,弥漫的雾气中,柔软的云团挤挤攘攘挨在一起,缠绕在半山间。有的轻如丝绢,有的奔涌如波涛。
她把这些时刻定格,拍照,发布。
曾经,坨本坨的工作日今天重复昨天,庸碌繁忙,周末躺着不动,肥宅快乐,这样的北漂生活,在时间的刻度里模糊不清。直到徒步打开了一片开阔之地,每一周都在回忆里有了清晰的坐标。
一些徒步故事,成为了记忆中的“锚点”。
来自杭州的发发,艰难跋涉后,遇到一块碑,名为“绝望坡”。翻越它,“绝望地”登上武功山顶,夜里瑟瑟发抖中,抬头看到的是璀璨星空。
成都女孩大糖逗子的心动瞬间,是在四川娘娘山,清晨5点半拉开帐篷,云海就在脚边,天空呈金粉色。
深圳的鹿鹿子野说,要把向往的地方,都变成走过的路。她在小红书上写道:“为什么我会喜欢徒步,我为我喜欢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才能快乐如斯,每次爬坡时问自己,为何来受这个罪,每次到达目的地回望说,下次还来。爱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爱路边热烈盛开的野花,爱雪山云开雾散的明朗,爱垂老的暮色和璀璨的星河,如果找不到答案,不如走进山野。”
不仅是北京,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徒步的星星之火正在年轻人中形成燎原之势。小红书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以徒步为代表的山系生活,无论是发布量和搜索量都呈指数级增长,以5月1日为例,日搜索量比去年增长530%。
乍见之欢
你对徒步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我们收到了这样的回答:
年纪大的人喜欢徒步,退休了时间多。——坨本坨
一种比较难的旅行方式,但是有的风景你不徒步的话又看不到。——鹿鹿子野
一个女孩,她邀约我去夜爬泰山,我就觉得很不理解,你在家待着难道不香吗?觉得是纯找虐。——发发的徒步日记
我对徒步的认知就是4个字:中年男人。我说你们徒步是在干嘛,徒步就是去走路吗,还穿得那么假模假式,觉得有一点点的形式主义。——国产收音机X
开始上路后,这些刻板印象被一个个心动瞬间击碎。
在小红书上,坨本坨分享过被北京治愈的九个瞬间。
春天,北京最高峰东灵山重峦叠嶂;夏天,从玉石梁的云海里醒来;秋天,黄草梁笼罩着金色;冬天,白河峡谷踏冰而行。
这些曼妙的风景留在了2万多张照片里,坨本坨的足迹覆盖了几百公里的山野,和近千个户外爱好者相遇。2万多张照片里,可能很难挑出最满意的一张,但是思考片刻之后,她依然会说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冰山梁的夕阳。
有人留言问她:我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北京吗?
坨本坨回复:我也经常感叹,这是北京吗。
2022年,坨本坨在门头沟老龙窝徒步。图片来源:小红书@坨本坨
来自杭州的发发,艰难跋涉后登上武功山顶,夜里瑟瑟发抖中,抬头看到的是璀璨星空。
此前,在一天当中经历了多种天气变化,到半山腰时风雨交加,雾气浓重,“5米开外人畜不分。”
继续再往前,遇到一块碑,名为“绝望坡”。很多人走到这里,像发发一样,“非常绝望”。爬过“绝望坡”,再坚持下去的时候发现,雨停了,雾散去,彩虹现。当时给发发的感受是,“徒步会让你变得更坚韧,能够获得一种延迟的满足感。”
鹿鹿子野的心动瞬间伴随的则是一次强烈高反。
2014年10月,鹿鹿子野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选择的目的地是四川的稻城亚丁。洛绒牛场,珍珠海,牛奶海,五色海,在高山湖泊和雪山草甸之间往返26公里后,鹿鹿在返城的大巴车上开始吐苦水。
徒步的过程中,鹿鹿将背包交给了旅行团里的同伴,里面有食物和衣服。因为速度稍慢,她早已落后于同伴,因此受了寒着了凉。
下了车她直接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当天晚上镇里停电,她在点着烛光的病房中,吸了一晚上的氧气。
回想当时的感受,她不是恐慌,而是兴奋。秋天,正是稻城亚丁最迷人的季节。徒步抵达牛奶海,那抹幽深静谧的蓝长久留在脑际。这是鹿鹿子野的心动瞬间,第一眼的震撼在八年后的今天再次说起,依然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