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坐缆车而回,拾阶而下,只见路边三三两两坐着几位讨钱人,面前放着一个碗。当时,只是感叹,如此旅游风景,如此清静寺庙,怎么也有如此乞讨?不过,我想,一切事物存在,皆有理由,忽然心念慈悲,拿出一元马币,丢于碗内,并非赐舍,聊表心意。寺庙内有诸多免费结缘书籍,随手翻阅,甚是喜欢。本想带回,担心藏书不便,也就空手而归,藏于意念。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若说无觉,亦复如是。我心慈悲,皆能成佛。

此次一游极乐寺,宛如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好生令人欢喜,更令人沉静、空净。我相信,不管道教还是佛教,都含蕴着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会含蕴着一种人生哲理。如今,在我的意念中,还飘浮着极乐世界的正定。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完美人生,可寄托到宗教的境界。如若能使自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又何尝不可呢?这么一想,心头不觉涌起一阵激情。到此一游,足够满足我对生活的享受和渴望了。

第三天早上吃饱早餐。我们到了马来西亚东海岸甘马挽海滨,那是我以前曾到过一家传统的咖啡店,取名海滨,感觉就对了。那是1938年,80多年前开的店,老板是过番的海南人,却没取什么琼什么园的,而是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海滨,没有身世和乡愁,有点日常的诗意,点出咖啡店所处的小城靠海的位置,感觉更像是韩剧里的咖啡店会取的名字。坐在海滨,或许还能听见那最初的海风拨动着椰影的声音。

海滨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咖啡店,位于关丹和登嘉楼之间,自驾路过的客人很难错过,都会给它一个下午茶的时间。

下午时分。小城的咖啡店应该会有的死气沉沉的慵懒,这里没有。咖啡店里人很多声音亢奋,大部分都是游客,食物一抵达,就掏出手机拍照,拍咖啡拍面包拍人喝咖啡人吃面包,店里装潢颇为复古,贴满了老照片摆满老东西。海滨的咖啡很有名,但我并没有特别惊艳,面包据说很好吃,我也点了一份,是那种不会记得的味道。那门面1940年的金字招牌,字体褪色了,还是漂亮的。店里有只灰色的猫是漂亮的,还有它爱理不理的眼神也是漂亮的。

虽然我的评价听起来颇为负面,但我并不讨厌这家老咖啡店,它绝对有资格长成它现在的样子。我也喜欢海滨虽然是华人经营的咖啡店,却有不少马来客人光顾。
那可能和半小时前,吃爱梅姐咖喱鱼面的美好体验有关。那店名起得随性家常得很,像热情的隔壁邻居。这是家躲在小巷子里的店,躲在一栋看起来有点年月的木制老房子里,这里游客也很多。

店里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鱼汤就是整个鱼面的精华,位置显目,俨然镇店之宝。小店原本只卖加入蕹菜和豆芽的鱼汤面,后来有客人提出加一条鱼(通常是水煮的甘望鱼),搭配起来吃,毫不起眼的鱼面马上变得豪华起来,艰难的日子变得可以忍受,原来只要给自己加一尾甘望鱼,偶尔宠宠自己,一切就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