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湖晨曦

游客在大九湖

快乐的游客

云雾散去
天光大亮,云雾散尽,我们开始沿着五号湖畔的步道向四号湖方向走。远处的山光水影,近处的草树花果,湖中的蓝天白云,一切沉静如画,让人迷醉。不多时便来到了三、四号湖的交界处,我们在此乘坐景区的无轨小火车(景区内的旅游车外观像火车,故名)至落水孔站下车。这里有七、八、九号3个湖。由八号湖入,再游九号湖,形成一个环路,最终仍由入口出。九号湖面积最大,湖旁有2处地方,一处与汉水有关,据说这里的水由暗道汇入汉江;另一处即落水孔,据说洞中之水最终由暗道汇入另一条江。

山、水、云、树交响曲

”网“

云在水中

观景

大九湖一景
入景区不远,路分两条。据车上的导游介绍:走全程的向左,走半程的向右。我们不愿错过任何美景,于是向左。这里通向一座小山,山顶设有观景台,是观大九湖全景的佳处。

小山观景台俯视大九湖
小山的另侧是大片草泽,绿草中只有零星的几棵树,其中较大且很苍古的一棵标明“湖北海棠”。海棠,应是一棵花树,只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无法得见她最美的容颜。沿堤行,却于不经意间在树叶子上发现了一圈整齐的泥印。细观,所有的树叶上都有,于是有了一个结论:不久前这里曾发过一次大洪水,水涨至此,将这一整片区域都淹了!而且,涨水后就再未下过雨,否则泥印子早就被雨水洗干净了。正说着,迎面走来一位巡视的保安,我们于是指着树叶上的泥印问:这里涨过水了?保安答:是。再问何时?答曰:不过20天前!如此大水,这么短的时间便会消失无踪?看来这里的漏水能力实在是了得!一边往前走,心里一边犯嘀咕!这时,前方出现一块水泥碑,细读碑文,所有的疑惑,瞬间有了答案!

白色为大水退后分界线
碑名“水分江汉”,碑记曰:
神农架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自然界中,分水岭多是山岭、高原,但在大九湖,分水岭却以湖泊这种特殊的形式出现。
大九湖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大气环流控制,雨量充沛,且年内分配比较均匀,蒸发小,湿度大,年降雨量2200毫米,年径流量1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27平方里。

水分汉江

草甸
“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而大九湖的水却同时汇入了两条江河。南面,水流通过山脚下的溶洞暗河与大宁河汇流注入长江:北面,水流通过落水孔和地下暗河汇入堵河,注入汉江。
“大九湖与汉江一同奔腾,与长江一起扬波。”
过水泥碑后,堤路变成了步游道,道两旁,青草、绿树、杂花争妍。过唐代古墓不远有一棵高大的古树,取名“枯木逢春”。这是一棵名为锐齿槲栎的树,又名青冈栎,树龄1300余年,被当地人誉为“神树”。相传,公元690年,唐中宗皇帝李显秘密来此处检阅军事,得到广大士兵、百姓的衷心拥戴。李显见大家誓死相随,十分感动,亲手植下此树,以示“顺木之天而致其性”(意指管理百姓要顺乎民意,只有“养民”才能治国)。大约200年前,树遭雷击,树皮烧焦,树干大部分枯死。不料,大约100年前,枯死的村又神奇复活了。而今,树干大靠小,藤缠树,人称此样貌正体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的人间美德。于是百姓为它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枯木逢春”,现已而成为大九湖腾飞的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