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根下的千年老街下马陵,为何皇帝路过也要下马?
一座城市的记忆,除了写在史书上的文字、历史遗留的古迹、还有那纵横阡陌的巷道,它犹如城市的血液流淌。

即使时光流转,老街会融入现代都市的喧嚣,也难掩斑驳古巷里的前尘往事。也许某一瞬间,一个小小的路标牌就将尘封的故事开启。

下马陵位于四方城墙的东南角,东起和平门与文昌门之间。说起下马陵的悠长历史,必然会提起一个人,那就是东汉大儒“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书上曽记载:“昔汉武帝每幸芙蓉苑,至董仲舒墓下马”。从此之后,为表示尊重,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这里的董仲舒墓,人们都要下来步行。于是民间便把这里称为“下马陵”。

如果说本地人了解下马陵是从董仲舒,那么外地人了解下马陵,可能就是从唐诗之中。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的“蛤蟆陵”便是下马陵。诗僧皎然也曾写“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
下马陵曾是京城少年与贵族们鲜衣怒马,沽酒看花的地方,展现着长安城的灵动与鲜活。

现在的下马陵,除了这层厚重的历史故事,更有着充满文艺复古的小店,在这青石小径的巷子里,集中了风格迥异的青旅、食店、酒吧、咖啡屋,更有一些秦腔或相声曲艺社,院门半掩静待听客到访。

看够了大风景,在城市高楼的间隙里,沿着城墙根,深入到城市的小脉络当中,青石铺就的小巷与厚重的城墙相伴,漫步其中,那种感觉也瞬间将你带入了西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