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皇称为“帝心”的一代宗师,竟将祖庭建于黄土塬下,让人敬佩
相传,佛教华严宗的初祖是杜顺和尚。他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本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族叔,因此世人称为杜顺。唐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杜顺和尚告嘱弟子:要把生前所行的法,传承实行下去。说完就圆寂了,年八十四岁。

临终时,有双乌飞临,悲恸哀叫,不肯离去。杜顺和尚圆寂后,肉身不坏,并且散发清香。他被弟子们葬在樊川北原,后来的肉身塔就建在我眼前的华严寺。望着华严寺的佛塔,感念杜顺和尚奠定了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杜顺和尚在唐代受到很高礼遇。他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帝心”。可见他的地位。民间传说,杜顺和尚给人治病,不用别的方法,只是跟病人对面而坐。坐一坐,便立竿见影地显出疗效,病人马上痊愈。传说渭河北岸有聋哑人听杜顺和尚说法之后,他们就能听能说了。

现在的樊川像类似这样的故事,流传还有很多,乃至于恶劣难调的牛马等畜生,只要得到杜顺和尚的几句劝导,都变得驯服而温顺。我是不大相信传说里许多太过神秘的事情。但是,杜顺和尚的确受到皇家礼遇,并且非常高,这值得相信。如其不然,佛法在唐代的传播,则不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拥有天可汗的地位,怎样树立?他的尊敬杜顺和尚之后,就是认可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其后的一百多年里,华严寺又迎来了被称为华严宗四祖的澄观大师。这位高僧,十一岁出家,一百零三岁圆寂的佛学大师,毕生弘法长达九十二年。

杜顺和尚和澄观大师们的一生都在弘扬华严宗,为中兴华严宗做出了巨大贡献。杜顺的著作有《十门实相观》《华严法界观门》《会诸宗别见颂》《华严五教止观》等文章。他在行化四方的时候,竭力劝人们念“阿弥陀佛”,所著述“净土五悔文”来赞叹净土法门。

他精心培养的僧才弟子中,智俨大师最为突出,成为华严宗的第二祖。有人说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后世尊称为“华严初祖”。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澄观大师将佛学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进行了解读。

其实,学佛并不是迷信。对佛像的跪拜,更不是脱离生活的厌世表现。恰恰相反,可以拔除我们心灵深处的偏见和愚痴。我们的拜佛,就是对自己的礼拜。让我们放下自己的傲慢。这才是学佛的根本所在。因为在生命的过程中,贪婪的自我成为所谓的人的本性,却总是将人们带入欲望的深渊。这并不利于人们的离苦得乐。佛陀经过思考通过经文告诉我们觉悟的办法。所以,千万不能将佛法看作迷信。

这里的黄土坡适合造窑洞。这始建于大唐贞观年间的华严寺,当时就没有高大殿堂的建筑,出家人凿原为窟,安置佛像,安居僧众,真是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