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想必大家已经看到或听到不少,甚至还有车主亲身经历。在这些起火事故报告中显示,有纯电动车曾频发电池高温报警,但未引起重视,继续使用汽车,从而导致起火。

动力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核心部件,寿命一般为5-8年,其后慢慢走向下坡路,若不及时更换新电池,则动力不足以支撑汽车行驶,更严重甚至会造成如上述的起火事故。
鉴于正规渠道更换电池费用较高,有些车主便会选择其他渠道进行更换,直接把废旧电池卖给相关回收店铺,包括实体店、网络平台等,可是有资质的实体店铺不多,更别说鱼龙混杂的网络平台,如果处理不得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2019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和1.3%,预计到2020年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量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如果这巨量废旧电池没有按正规渠道回收,得不到妥当的处理,届时将会招致可怕的后果!所以实施有效的管控迫在眉睫,从回收到利用或拆解,都需要建立规范的流程。
一、准确回收废旧电池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引导和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运营,2019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以及报废的梯次利用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作业以及安全环保要求,已建设的回收服务网点如不符合本指南要求,应在指南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整改。

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本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行政区域(至少地级)内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00辆或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的贮存、安全保障等能力不能满足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要求的行政区域(至少地级)内,要建立集中贮存型回收服务网点。
2.梯次利用企业应在本企业梯次利用电池使用的行政区域(至少地级)内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可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共建、共用回收服务网点。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的贮存场地面积应不低于10平方米,废旧动力蓄电池贮存量应不超过5吨;集中贮存型回收服务网点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贮存能力应不低于30吨,贮存场地面积、消防安全设施等应与贮存能力相匹配。
3.回收服务网点只负责收集、分类、贮存及包装废旧动力蓄电池,不得擅自对收集的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安全检查外的拆解处理。废旧动力蓄电池应规范移交至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
二、废旧电池处理方法
把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后,又该对其做如何处理,才能确保不浪费资源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呢?
其实在2018年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就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办法》鼓励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开展动力蓄电池的再利用。对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的,可用于储能、备能等领域;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的,可再生利用提取有价金属。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主要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办法。
1.梯次利用
所谓“梯次利用”简单地来说就是动力蓄电池虽然达不到汽车使用的条件,但是可以把它应用其他领域,比如储能、低速动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