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9月起实施,汽车报废价格蹭蹭上升,不再是粗暴卖废铁
截至今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6亿辆,其中汽车达到了2.7亿辆。按照这个数字来核算,每年应有近千万辆车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然而,据《经济日报》报道,去年我国全国汽车回收数量仅为195.1万辆,回收率为0.75%,远低于欧美等国3%-5%的汽车报废回收率。
1.导致汽车报废难的两个问题
与欧美国家相比,为什么我国汽车报废率这么低呢?有些人宁愿冒着风险私下拆解买卖,有些人宁愿放在一旁做“僵尸车”,沦为无用废铁,都不选择进行常规的汽车报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常规报废车辆“按斤售卖”的方式严重损害了车主利益;二是报废回收网点太少,报废手续繁杂,效率低下。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上半年,国内报废汽车的价格普遍在每辆400至600元之间,部分地区调整定价模式后升至千元左右。报废机动车的价格高低主要受车型、车况、排放标准以及零部件金属含量、重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业内有人戏称机动车报废是“论斤卖”。
关于汽车报废“论斤卖”,许多车主觉得相当不合理,当初付出了真金白银购买车辆,还交了各种税费、油费、检测费,可到了最后报废阶段,竟只卖得几百块钱,甚至有些还要倒贴钱付拖车费,车辆剩余价值太小,还不如放着不动。
例如这位40多岁的长春出租车司机杨先生是这样回答别人问会不会正常报废汽车的问题,
“报废,没有想过,这远不如卖二手车收益大。就拿我这辆出租车来说,已经跑了七年,按照正常规定接近报废年限,但报废补贴的钱才几千块,如果拿到二手车市场去卖的话,至少能卖到一两万。实在卖不出去的话,就送给农村的亲戚开,那里管得不是那么严。况且按照现在的车况看,再开个两三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除了上述所说的车辆报废补贴太少,还有办理网点少且报废手续太过于麻烦,导致车主不愿意进行常规报废车辆。
根据我国机动车报废规定要求,车主需要先填写《机动车变更、过户、改装、停驶、报废审批申请表》,并上交各类证明材料由有关部门审核,才能为车主核发《汽车报废通知书》进入报废流程。可是有些车辆太久,难免丢失一些证件,那就需要补齐再办理。
当正式进入报废流程,可能还需排队等候,过程比较复杂,这对于上班族来说还要请假来完成,太不值得了。
2.新规出台于汽车报废利好之处
为了促进汽车报废回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车主主动报废车辆,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从回收拆解行为规范、回收利用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这一细则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较之前,此次汽车报废改革内容颇有看点和创新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取消企业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要求,企业资质认定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二是取消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 强制回炉销毁的规定,允许“五大总成” 再制造再利用;三是取消报废机动车收购价格参照废旧金属市场价格计价规定,实行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定价;四是创新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部门联合执法。
其中,将汽车零部件分为五大总成进行估值报废回收,可谓最令人眼前一亮,扭转了以往机动车报废论斤卖的不合理情况,转变为按车况售卖,提高了车辆的剩余价值,对于广大车主,尤其是皮卡等强制报废车辆用户而言,无疑是一项利好政策。
一位汽车发动机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发动机材料总重量约250公斤左右,如果将其作为冶金材料对外销售,只能卖出几百元,通过再制造后销售,最廉价的成品也要两三千元,有些甚至超过万元。换而言之,车主报废的发动机价格也会根据情况提高,另一方面汽车维修成本将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