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农、地少人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自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流传而出,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就再次走进了千家万户。从前,传统农业与小农户之间并不存在摩擦,但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使用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小农户的一亩三分地,就变得尤为突兀。
现代农业具备效率高、质量好、无污染、产量高、更安全等多个特点,小农户生产规模小,小概率使用到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适应程度偏低,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和经营,其实和小农户是不匹配的。
这个现象的存在涉及到多重因素,除了国情,还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科学素养较低,对于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缺乏了解。他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困难,导致了小农户生产缺少科技含量,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种植和管理的要求。
尽管政府了解这一情况,也开展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但提供的培训内容大多偏向于农产品整合及销售,因为这两个内容可以在短期内让农民增益,而技术层面的学习耗时较长,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那么,小农户们想要摆脱现状,需要做哪些努力?一是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小农户的生产观念与农村是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大多数的小农户,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新兴事物能力接受力差,需要正确的引导,通过宣传,让小农户意识到现代农业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扭转了基础认知后,小农户也想尝尝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但他们的耕地有限,怎么与现代农业接轨?小农户们都有此困扰,便可以拧成一股绳,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利用小农户合作机制,把小农户集结起来,解决零碎化的土地及有限的资金和技术问题。
现代化生产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技术的普及,离不开良性的培训体系。归根究底,当下的培训仍旧过于薄弱,内容浅,无法由点带面地为小农户科普现代农业,耽误了现代农业走进农村。小农户受教育水平提高并不在一朝一夕,需要努力。
建立长期、完善的培训体系,弥补农业生产领域与现代农业的断层,提高小农户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农业素养,为农业改革开辟出一条新路。
作为农业的主力军,小农户还是需要主抓的群体之一,他们如何适应现代农业,政府、农企都要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