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走红的背后——网红经济产业链为什么这么厉害?
从2016年开始,短视频迎来春天。“小咖秀”“快手”“秒拍”“微视”“火山”“抖音”轮番上阵,在众多“短视频+社交”的泛娱乐化轰炸下,既涌现出大到papi酱这种流量大咖,也出现了众多圈粉几万、十几万粉丝的初级网红。
他们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扩张市场,各类社交平台、经纪公司、供应商、内容制造者及电商平台、网红店铺等分工明确,其价值产业链逐步形成规模。加上网络直播的兴起,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红化身直播带货主播,依托庞大的粉丝数量基础,很多人一夜暴富,一炮打响成为网络红人,变现能力不容小觑。
通过市场竞争,网红经济产业形成了泛娱乐化趋势。各类娱乐形式不再独立存在,只要粉丝的热情“点燃”了一个IP,围绕这个IP的所有娱乐形态,都将快速跨界连接,融合共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但是,泛娱乐化在促进产业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空虚。简单的讲,媒体的泛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和积极回应,而与此相伴而生的弊端则是,内容分享必须以娱乐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才有可能“火爆”全网,否则,再有价值的内容也可能杳无声息。
02
从“需求-产品-消费”到“内容-需求-消费”
传播学中有一个“古老”的概念,叫意见领袖。即在团队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
近来常被提到的“KOL”则是营销学上的概念,即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2020年,中国KOL市场规模达到680亿元,即使在疫情侵扰下,KOL投放仍然保持增长,充分体现出了KOL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抗压性。

随着网红经济市场愈来愈年轻化,通过KOL占领年轻消费人群,已成为时下发展趋势。从传统零售的“需求-产品-消费”,到网红经济的“内容-需求-消费”,现在已经进入了内容为王、流量为王的时代。
于是,在网红人数与粉丝规模持续双增长的加持下,网红经济市场规模以及变现能力也随之增强;网红人数和粉丝规模的双增长亦为其产业链的发展及完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