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少年的你》上映期间,几乎同期发生了两件事,“大连 13 岁少年行凶杀害 10 岁少女”事件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 。
《少年的你》的现象级热映,让大众很容易移情和共情,将电影中情节与近年来多发的校园霸凌问题,乃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联系起来。
大众因此展开了大量讨论 ,最终又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的顺利通过。
你看,这就是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力量。
与《少年的你》境遇相似的,是另一部国产现实主义力作:《我不是药神》。

后者也曾被质疑抄袭美国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只不过大家对电影的赞扬压过了质疑。
而《我不是药神》的热映,不仅让大众关注到慢粒白血病患者群体,还影响了国家推出“抗癌药降价保供”等措施。
关注现实主义类电影,电影表面技巧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些电影都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对现实的改变力量。

艺术不是用来粉饰太平,展示岁月静好的,真正感染人且能留下来的艺术作品,都势必要深入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最阴暗、最凶险的角落,去寻找人类遗失的关怀,以及追问悲剧的根源。
不然要艺术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