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多多APP不是影视广告的终结者,植入式广告依然“坚挺”
虽然有一些成功案例,但也有因植入过程简单粗暴,过于生硬,以及出现场次过多,喧宾夺主而让影视剧品质下降的失败案例,如《欢乐颂》,从第一季开播开始就一直因为广告过多被人嫌弃。
植入式广告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创意植入,不仅会给品牌带来关注度,也会提高影片收益,甚至能令影片本身增色不少。而低端的广告植入,毁的不仅是影片质量,还有该品牌的口碑和未来效益。
2
为了使广告植入不那么生硬,让观者的接受度更高,近几年出现了三种新的植入方式,分别是“创可贴”广告、小剧场广告和弹幕广告。
“创可贴”广告是以创可贴的形式,在影视播放的途中被后期“贴上”的一种广告,这种广告主要玩得是创意和文案,它不是简单的打广告,而是在和观众一起看剧和吐槽,将品牌露出,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品牌的调性。这一形式满足了品牌主对硬广的需求,不干扰观众看剧的节奏,还能一起入戏,如《欢乐颂》中的美柚APP。
小剧场广告,即沿用剧中的主创和人物关系,打造主线剧情外的番外小剧场,服务于产品或品牌的一种广告,这种广告的一大特点便是直接点破自己就是一则广告,与平台直接播放的广告不同,这种广告是存在于影视之中的,无论是否为会员都会看到,不过可以快进观看或者自己拖动时间轴跳过即可,如《楚乔传》中的江中猴菇米稀。
弹幕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在弹幕上出现的广告,这种广告成本极低,只要在观看影视过程中打开弹幕便能看到,如《老九门》中的vivo X7,但该类型广告的前提是打开弹幕,这对于不看弹幕的人来说,这种类型的广告并无任何存在感。
相对于经典的四种模式来说,"创可贴”广告、小剧场广告和弹幕广告更讨喜,也更灵活,它们不但是基于剧情的广告情景再造,还可以站在观众对剧集的了解上创作出适合品牌、剧集、观众三者的情景互动广告词,成本大大降低,也弥补了传统广告植入制作周期长、售卖周期短、选择性低、不确定因素过多等缺憾,提高植入的精准度,更能根据观众反应随时调整植入内容,更具时效性。花更少的钱实现更大的曝光,这样的广告,广告主看了喜欢,观众也喜欢,何乐而不为?
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影视广告植入已经习以为常了,大家也能理解影视需要赞助商的这个需求,但是观众真正想看的终究还是影视,并不是广告,所以如何更好的让产品或品牌融入到影视语境和情节中,还要尽量直观的融入到影片场景的色调和气质中,并且不能脱离影视逻辑是赞助商们所要好好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