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最近阅读《资治通鉴》时无意中看到的东晋大将陶侃的妈妈(中国古代四大贤母湛氏)的故事,说的是:
陶侃家里很穷,孝廉朋友路过他家借宿,妈妈把头发卖掉买了吃的,把草席剪碎给朋友喂马,把家里柱子劈了给朋友烧柴取暖。后来朋友推荐陶侃走上仕途。后来陶侃当了渔业官员,搞了一坛鱼给妈妈吃,妈妈退回来让他好好上班。

因为这样的举动,陶母湛氏被评为中国四大贤母之一。但是我觉得她好像是四大贤母里面最不出名的一个。(是不是因为陶侃不出名,哈哈哈。不!是晋朝太差了。)【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然后文章阅读量也没几个。
但我想如果昨天发的是:某学校老师在课堂对学生说: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我给你说。XX妈妈一年比你妈五十年挣的都多。你们素质是一样的吗?怎么可能一样?”可能这个帖子就成爆款了。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心脏被气的扑通扑通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一个流传千年的激励人奋发向上的贤母故事,却抵不过一个停职老师情绪化胡说的新闻,我想现代社会传播业光传播一些吸引眼球的事件,而使得其他一些内容因为正能量反而不受关注,是值得新闻工作者进行反思的问题。就像又度过平淡的一天,但是打开电视,看到地球某处又爆发了战争……
更气人的是,在没有官方处理结果之前,打开今日头条,还能看到不少的评论吵吵:咋啦?老师说错了吗?……

在下一个爆款来临之后,我想这位老师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爆炸的海洋中。而陶侃的妈妈湛氏仍然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结交良师益友,为人正直清廉。

在三八妇女节时,偶然想起陶侃妈妈的故事,对比某老师新闻,感到这位老师触发的一个焦虑其实是:“你家如此普通,但你还不努力,你情何以堪?”但用词奇怪的地方就在于被她说成“你妈没钱你没素质”,让人觉得邪门极了。毕竟古代四大贤母,其中三个孟子妈妈、陶侃妈妈、欧阳修妈妈都没钱(岳飞妈妈能给儿子刺字,感觉医疗条件还是不错)。但是她们并没有让孩子以没钱为耻,长大后的孩子也不是因为心理扭曲而走上贪污受贿之路。而是以清贫为乐,奋发学习,长大以后为国为民。
不过要说到金钱,老年的陶侃最后变得也比较富裕。少年清贫的他老年以后生活奢侈,娶了几十个妻妾生了17个儿子。但虽然生活五十倍的变好,可是17个儿子没有一个像他这么成材的,让陶侃觉得没啥指望,工作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传说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长了八对翅膀。一直往上飞,飞到天上,看见天门有九重,他穿过了八道门,只有一道门始终进不去。此时,看门的人拿了一根手杖向他打来,他急速地坠落,掉到地上,翅膀也折断了。一阵剧痛,他猛然惊醒,感到左腋还有隐隐地疼。于是就想辞职退休。
334年6月,陶侃在病中上表,说:臣出身孤寒,志向有限,却受到朝廷过多的恩宠,我也即将80岁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6月12日,他坐船回长沙,临上船时,他对送别的人说:看我病成这样,都怪你们苦留到今天啊。第二天,船行到武昌西边三公里处的樊溪,他平静地去世,享年76岁。

老师触发的第二个焦虑是,“你不好好学习,家里又没人帮帮忙,将来没前途”,但是奇怪的地方是被她又说成了“没钱让人瞧不起”。但其实在陶侃一群不成才的儿孙中,有一个曾孙虽然自称没钱但是特别有名又遭到后人崇拜,就是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会遭到文人的喜欢?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