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杀金圣叹的巡抚朱国治,后来去哪了?吴三桂:开膛枭首
一个文官小白脸;
三朝元老大奸臣。
钱谦益两眼翻白,手脚冰凉,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金圣叹这一骂之后,便与舅舅之间划清了界线,舅舅的失节之名与他再无关联。
3/金式的血色幽默

金圣叹虽然受到顺治帝的欣赏,但是,顺治并没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因为,顺治帝在“认识”他不久就挂了。顺治帝临终前还有遗命,留下遗诏说要整顿吏治。本来,这只是顺治临死前做做样子,没想到天真的金圣叹却当真了。
正巧,在金对叹的老家发生了一件“伤命案”——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1661年3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为民请命。
结果却被官官相卫的朱国治以“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的罪名逮捕了一大批人,名声最响的 金圣叹当然也在劫难逃。经过会审,严刑拷问,金圣叹和十八位秀才等121人被以叛逆罪判处秋后处斩,是为震惊天下的“哭庙案”。

关入死囚牢的金圣叹也没闲着,他央监狱的看守给他捎封家信出去,并一再告诉看守千万别让知县看到了。信上说:“杀头,至痛也,灭族,至惨也。圣叹无意得此,呜呼哀哉,然而快哉!”看守没守诺言,拿了信就交给了知县,知县“疑其必有谤语”,于是打开一瞧,上面写道:“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食,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临死前,金圣叹也没忘狠狠地戏弄了知县一番。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的一天,金圣叹被押往刑,他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来送他最后一程。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
莲子心中苦。
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金圣叹又对儿子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
梨儿腹内酸。
下联的“梨”字谐“离”,虽然嬉笑怒骂一生的金圣叹,面对这样的生离死别,也不禁“软弱”了一把,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

行刑前,他又小声央求刽子手拿他先开刀,并说自己身上藏有两张银票,算是给他的谢礼,刽子手出刀果然利落。
金圣叹死后,刽子手在老金身上没搜出银票,却找到两张纸条,一张纸写个“好”字,另一张则是个“疼”字。
那一年,金圣叹年仅53岁。金圣叹的一声“好疼”,穿越358年的岁月,仍让人的心中一沉。
4/被开膛枭首的巡抚

多种证据表明,金圣叹并未参与“哭庙”,他也不在最初被捕人名单内。不过,“哭庙案”次日,出于正义感的金圣叹写了一篇名为《十弗见》的杂文,声援诸生的抗议活动。这才被牵连进去。
他有一段时间担心被捕,藏匿了起来。两个多月后,他还是被押解到了南京。
金圣叹等人原本罪不该死,但是经手办案的江苏巡抚朱国治害怕被牵进知县贪污案脱不了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一场正常的和平诉求,办成了谋逆案。
办案官员要求,“谋逆案”的首犯必须要有相当的名气。金圣叹于是首当其冲。
恰好此时,朝廷指派的满族大臣正在江南调查并处理江南士绅投奔郑成功事件,金圣叹和其他十七名诸生成为了特殊时期严厉打击政策下的牺牲品。
那个亲手置金圣叹于死地的江苏巡抚朱国治后来去哪了?这个朱国治,在江南民众口中是个无恶不作的贪腐之辈,结果却被《清史稿》列入“忠义传”,这又是为何呢?

朱国治,出生年月不详,是清朝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四年,由贡生授固安知县,屡擢至大理寺卿。顺治十六年,担任江苏巡抚。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