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鳌矶石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被认为是贵阳市的一个象征。
明万历二十六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此地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
它的建筑特点是第一层四个角,第二、三层九个角,而且角与角之间不对称,在全国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以前在开封有一座相似的建筑,但没有保留下来,目前只有贵州这一座了。
从1909年甲秀楼重修后的碑记来看,甲秀楼共有五次重修,每次均有变化,其中有三次是大修,是时任官员依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喜好,推翻前任官员定下的甲秀楼式样。
文昌阁的柱子大量被白蚁蛀空,我们修缮时,在柱子上或是水泥砂浆中填充了砒霜,用来防治白蚁。后来,在贵阳市政府的努力下,翠微园、阳明祠、仙人洞等文物古迹,逐一恢复原来的面貌。
(免费开放时间:08:30~18:30 ,除翠微阁外均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