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困居成都无米下锅,直接向朋友要救济,20字短诗无半点谦虚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解题】崔五:姓崔,排行第五,生平里贯不详。侍御:官名。高彭州:即高适,时任彭州(今四川省彭县)刺史。古代人习惯以居官的地名代人名,以示尊荣和尊敬。
该诗作于上元元年,杜甫年已四十九岁,故有“百岁已过半”之称。诗中的“州牧”即刺史,两者均是州的最高行政官吏的称呼,此处系指高适。高适年长于杜甫,一直宛如兄长般照顾杜甫,如今高适官高位显,而杜甫则穷困潦倒。一向傲诞放恣、不拘小节的诗人,此时饥寒交迫,不找他找谁?所以他请崔五转告高适“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居蜀时的窘迫、潦倒:“虽然现在是丰收的秋季,但是,年过半百的浪子,却在饱受饥寒。”诗的后两句则是直接发出求助:“我想问问高老兄,当初说好的救命粮呢?啥时候兑现啊!”不卑不亢,直呼不避,两人的友谊,危难可见。
如果是真友情,就不需庸俗的客套,我有难,你得救,求告者理直气壮,受托者不惊不躁,这才是友谊最真实的模样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