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孔子一生追求君子之德,为何将女儿嫁给罪犯?
论语故事:孔子一生追求君子之德,为何将女儿嫁给罪犯?
孔子嫁女

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更是封建道德的倡导者,以“君子”之德为美。令人奇怪的是,他却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许嫁给一个身系囹圄的罪犯,这是什么操作呢?
孔子嫁女的故事,《论语》中有载。《论语·公冶长》开篇就是孔子评说公冶长为人的: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上文中的第一个“子”,即孔子。“谓”字此处当“评说、评价”讲,通俗的表述,就是“说”或“说起”的意思。“可妻也”之“妻”,用作动词,把女儿嫁给,意为可以将女儿嫁给他。文中的“缧(léi)绁(xiè)”,本为捆绑犯人的绳索,在此代指监狱,亦即言明公冶长为罪犯。而“以其子妻之”之“子”,则指的是(孔子的)女儿。

科普一下:“子”字现在虽然是指儿子,但在古代,儿女却都被称为“子”。因为,“子”的本义是婴儿,后引申为儿女。如《列子·汤问》中的“孀妻弱子”即是焉。
《论语·公冶长》上述的那句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
孔子评价公冶长时说:“(公冶长这样的人,)可以将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后来,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孔子为何要将女儿嫁给一个坐过牢的人呢?曾陷 “缧绁”之灾的公冶长又是何许人也?且听老黄为你一一道来。
公冶长其人

《论语·公冶长》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即古人所说的“乡里之仁风,成于家庭之雍睦”。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而将公冶长归为篇首,说明孔子认为公冶长是最具“仁德”之人。正是因为对公冶长有了这样的认知与评价,孔子才会“以其子妻之”。
那么,公冶长何许人也?公冶长,复姓公冶,名芝,字子长,《论语》称其为鲁国人,《史记》载其为齐国人,反正就是山东人吧。他自幼俭朴好学,攻读诗书锲而不舍,为人称道。
公冶长又是因何获罪入狱的呢?关于这一点,史书中并无确切记载,而见诸史籍的内容,在现代读者看来,又有点玄幻——是因为他能听懂鸟语。也就是说,公冶长是个身赋异秉的人,有能听鸟语的特异功能。
公冶长之罪

有关公冶长能听懂鸟语的传说很多,在此仅摘其一二,来说说公冶长的获罪之因。其一,据孙星衍所著《孔子集语》卷九载《绎史》卷九十五引《留青日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