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见?它们去哪了?
文/视说科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燕子寓意着吉祥如意,同时它们也是和人类最为亲近的鸟类,喜欢在人们的屋檐下筑巢,所以我们很少伤害燕子。
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却发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看不到燕子的身影,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被人“赶跑”了?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燕子其实并非一种鸟类,而是所有燕科鸟类的统称,全球范围内已知的燕子多达90多种,其中分布在我国的主要有7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家燕和金腰燕,因为其他几种燕子都喜欢在远离人类的地方筑巢。
家燕作为我国的夏候鸟,初春季节来到北方,夏季时节遍布全国各地,到了秋天就会飞往南方,去印度等国家过冬,正因为如此燕子被称为“春天的使者”。
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燕子的身影?
如果你小时候家住农村,就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燕子窝”,但是现在当我们再回到农村老家,你会发现不仅看不到燕子窝,甚至连燕子也非常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止一个:
- 原因一: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中钢筋、水泥造成了空气污染、城市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雾霾天气连人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弱小的动物呢?
- 原因二:食物链崩溃
有一句谚语叫做“燕子低飞要下雨”,以前我总以为燕子之所以飞的低,是因为空气太湿了,它飞不高,后来才知道并不是燕子飞不高,而是昆虫飞不高,燕子只是在捕食。
而现在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增多,导致昆虫数量急剧减少,这直接影响了燕子的食物来源,食物链崩溃导致燕子的数量开始减少。
- 原因三:自然死亡
燕子作为夏侯鸟,越冬的过程其实很艰辛,要飞过海洋到达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海岛上,但并非所有的燕子都能顺利飞过海洋,有些没有经验的会因为疲劳、饥饿甚至是海上暴风雨等原因葬身大海,最终成为鱼类的食物。
- 原因四:房屋结构的改变
以前人们的房屋大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