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有且只有一款生姜防脱的洗发水的月销量可以做到10万。
正常的售价是70元,很丑的外包装,一定是淘宝客的动作,是纯粹做上去的销量,而不是正常的销售路径。
但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低端消费市场的存在,他们对防脱产品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
天猫作为一个中间平台,竟然可以让这样的品牌出来,且赚到钱,真是不敢恭维,变相的鼓励一个非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4.2 啫喱,精油,洗面奶,面霜,乳液,爽肤水都一般。
9个品牌中,它是唯一一个从头部做到面部的品牌,让自己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是太错误的选择。
并且27个SKU中,有且只有1个洗发水的爆品,其他全部失败。只能证明该品牌的选品能力,进入面部市场,更是如此。
5. 滋源(产品能力:★★)

5.1 滋源开创了无硅油洗发水的定位,且引领了整个行业的无硅油发展。
自己成功的定位不容易,更能带动整个市场的方向,就太难了。从另外一面,无硅油的定位成就了滋源,是否也限制了滋源的发展呢?
5.2 洗发水垂直类目上的发展。
其中有两款爆品,生姜洗发水月销量1.5万,无患子洗发水月销量4万。生姜的成功有大市场的原因,但无患子的成分概念,只有滋源成功了。
但是其他成分,茶籽,氨基酸,玫瑰精油,都刚开始起量,拭目以待,滋源的打造中药成分爆品的能力。
5.3 免洗喷雾,精油,发膜,全在头部。
很显然这就是滋源定位的局限性,一面是限制了洗发水自己类目发展方向,一面是会将滋源限制在洗发水这个类目下,无法横向扩张品类,所以滋源在其他品类的扩张进行的小心翼翼。
这三个品类的数量反馈是一般,与其他品牌对比,比如三谷,滋源发展这三个类目是有一定的数据参考性,但作为一个中级别品牌,直到现在才出来,不进则退了。
6. 植观(产品能力:★★)

6.1 植物氨基酸的定位
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在天猫上成长起来的品牌,发展到中和大级别的品牌,都有明显的定位。滋源的无硅油,植观的植物氨基酸,阿道夫的香味,霸王的防脱。
6.2 垂直洗发水的创新
以氨基酸成分为基础,做蓬松,控油,去屑,修护,柔顺不同功效的细分产品,虽然销量没有大的突破,都维持在月销量3000-7000。但很多产品在一个在细分类目下,过多的产品的数量,造成了品牌内的相互竞争。
第二阶段,用金盏花复制科颜氏打造了金盏花洗发水,作为一个新品销量是不错的,但是其他植物成分的添加,比如,樱花,桃子,尤加利都没有太成功了,甚至还有榴莲,事实证明太小众了。
基本上可以看出了植观洗发水升级的方向,用植物添加塑造新的概念,目前来看是艰难的,取决于这个植物的消费者接受程度。
6.3 沐浴露和发膜,
这两个类目,植观做的还可以,有金盏花的沐浴露,牛油果的发膜,这两个是好的产品方向,没有脱离植物的概念,跨类目的应用,在视觉上也符合新媒体渠道的曝光。
这一点的成功可以复制和扩大,但对于这个植物的选择,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