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宣传中,翻译功能绝对是引起很多人注意的亮点。目前我们对实际效果还很难判定,但就其语音控制的形式而言,笔者认为很多国人都很难接受。要知道,苹果的 Siri 普及了这么久,可在现实里根本没几个人用它。
根据官方公众号的介绍,小米智能眼镜还支持实时语音翻译,所以硬件里面肯定还有收音设备。如果这个功能的体验靠谱,那它确实会很实用(观影、旅游、社交)。
摄像方面,这款眼睛左侧的镜架上有摄像头,拍照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有趣的是,最近推出的智能眼镜都把拍照作为重量级功能推出,就连 Facebook 刚刚推出的 Ray-Ban Stories 系列,其预热视频也是公司副总戴着它来拍摄小扎的腐败生活。
最后再说说它的重量:51克。虽然笔者对重量的概念很模糊,但在百度查询了“眼镜一般有多重”之后,最终打消了对鼻梁压痕的担忧。
在看完这款眼镜的特点和功能后,大家是否也像笔者一样疑惑 —— 这款眼镜的实用价值大吗?宣传的技术都靠谱吗?对于这些疑虑,广大网友似乎也有同感:
作为 XR 领域的专业媒体,我们不会根据一个概念片来判断产品。所以,在综合考量了产品信息和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后,我们对于这款眼镜的诞生和定位也有了自己的答案。首先,笔者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个事实:智能眼镜并不是新鲜玩意儿,谷歌眼镜的诞生可比智能手机还早,而且在当时还被整个科技界津津乐道,虽然最后它还是黄了。
接下来,让咱们先看看业内最著名的两款智能眼镜产品:谷歌眼镜和微软HoloLens2。
咱有啥说啥,谷歌眼镜的造型还是不错的,甚至用炫酷来形容也不过分。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显示屏外置,而且面积实在太逼仄……这也是它作用十分有限、并最终失败的主因。
接下来是微软HoloLens2。咱还是有啥说啥,这货的本质并非智能眼镜,而是高性能的MR头显。在新浪VR的新闻中,我们已经陆续看到它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小到日本公司用它来帮助残障员工,大到NASA宇航员使用它来维修太空舱设备。哦对了,有着“国际警察”雅号的美军也用它来训练士兵。
从效果上说,HoloLens 起步堪称完美。但从普及度上说,它太专业、太笨重了,几乎没有随身携带的可能性。而小米智能眼镜呢?我们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它都是恰好介于两者中间的产品。
相较于谷歌眼镜,小米智能眼镜的显示面积大了许多,角度也不像前者那么怪异,而是集中在视线中心。对比HoloLens,小米眼镜的便携性不言而喻:它的体积就是个大一点的普通眼镜。当然,在做到了极致轻量化的前提下,其实用性也只剩下区区几个日常功能,就连颜色也只有“幸福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