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到汽车内外饰公司的情况,索性我将座椅、车身件公司也囊括进去了,然后一起来总结一下吧(仅限我知道的范围,分类不排除主观内容),感觉以后这块就是国产的天下了。
第一类推荐李尔、伟速达、江森自控、伟巴斯特,这四家企业据我所了解,还是舍得给钱的,不仅仅是管理岗位,工程师技术岗位,也可以得到不菲的待遇,比如说李尔五险一金公司代缴,伟速达挖人不吝价钱,江森自控的薪酬在业内都是知名的,伟巴斯特的产品市场份额是同行嫉妒的,所以总体来说这三家公司还是挺好的。相应的,在人才选拔方面,本科学历即可,英语却要求很高,英语氛围比较浓厚。
第二类是延锋饰件、延锋百利得、延锋伟世通等以延锋体系为代表的国资背景的公司,一方面在业务上不愁订单,二来不差钱,所以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以答主熟悉的技术中心为例,地理位置在上海徐汇区,福利待遇也不差,上汽下面的,买车也有优惠,不过职位主要以研发人才为主,产品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等岗位很多,需求的话倾向于硕士,英语没有外企要求那么高,书面要过关,口语能表达就可以了。
第三类是麦格纳、英格索兰、佛吉亚座椅这样的公司,背景很大,但是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那么凶猛,所以归为潜力十足,后台很稳的类型,不过因为内外饰车身方面的利润毕竟有限,以后他们抛弃这方面的业务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在选拔人才方面中规中矩,外语、学历等都会考察到,本科即可,硕士优先吧。
第四类是曼胡默尔、美嘉帕拉斯特、岱美、西德科东昌等这类公司,待遇呢说不上很好,业务谈不上很强,当然这是跟行业内的前排做比较,而且按照显示次序递减,不过以后的发展是未知的,所以当你还不够强的时候,用来当做跳板也是可以的嘛。
第五类是优秀的民营企业,不过我真心不太了解啊,祝福民族工业。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动力中枢,涉及到发动机及相关业务的,无一不是牛逼公司,主机厂在这一块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而顶尖汽配公司的设计、生产制造能力也堪称豪华,仅以了解到的情况来说,将涉及到发动机及相关业务的公司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博格华纳跟博世、霍尼韦尔涡轮增压,这三家毫无疑问应该放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博格华纳的专业范儿和完善配套的体系制度、薪酬福利等,都堪称业内典范,另外高大上的技术中心等硬件设施也非常吸引人。博世在很多方面都很强,发动机控制、传动、制动等,业内公认,不解释。霍尼韦尔涡轮增压,从公司品牌到工作环境到技术实力,也都是很多业内人员心意的对象,而且最近三年的业务发展非常迅猛。这三家公司强则强矣,门槛也非常的高,流利的外语表达,良好的学历背景,社招的话还要娴熟的工作能力,总之是要优秀的人才。
第二类是伊顿、辉门这样的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日趋缓慢,不过底子还在,待遇方面不会差,管理开始出现混乱,业务也出现波动,但这些是对比最顶尖公司来说的,所以在没有合适机会的时候,不妨去这样的公司历练一下。本科学历,外语表达清晰,专业对口便有机会。
萨克斯动力总成与博泽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归为第三类,而且这两家德国公司背景都很不错,采埃孚跟博泽,在上海的发展也一直是向上的,不过归到发动机配套里面降低了他们的排名,而且这两家公司的职位对德语有一定要求,所以性价比又因此降低,因此在第三类。
第四类放一个北京亚新科天纬吧,做燃油喷射的,好处一点是有北京户口的名额,还有员工宿舍等,技术实力尚可,详细可看下面详细介绍。
第五类不知所云。
底盘、传动等机械件配件厂,历来都是传统欧美公司的强项,产品不同,市场占有量会大有差异,因此直接分类会有偏颇,不过还是根据性质差异,进行如下划分:
第一类是采埃孚集团,辖属有传动、转向等部件,公司品牌与福利待遇、工作氛围等,综合占比很有优势,而且在收购天合之后,目测将进入新的发展期。另外采埃孚中国人性化的制度与优渥的待遇,成为吸引候选人的主要因素,当然在外语(英语和德语)和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很高,以前还对学历有很高要求,现在渐渐放松,本科学历即可。
第二类是耐世特、美国车桥这样的公司,耐世特被中航收购之后的业务增长而带动的待遇提升,美国车桥亚太总部的薪酬设计,虽然工厂表现不够给力,但还是值得放在一起,可以说,以前的耐世特被低估了,而现在的美国车桥则被高估了,从目前来看,招聘门槛基本持平,略低于采埃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