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为了使药品价格不需大幅降价而影响收益,扬子江药业或操控零售药店端价格倒逼医院渠道以获得议价权。
扬子江药业在公司文件中写道,由于医院处方外流成为趋势,零售药店成为消费者最近的医药终端。“医院终端以中标价为基础,零售开票价按公司规定的开票价执行,如需降低开票价,不得超过**%,且不得低于省中标价的**%。”
扬子江药业将医院终端中标价与零售药店售价挂钩,且使药店等零售渠道的价格低于医院渠道价格。分析人士称:“简单来说还是操控市场,就是让患者去零售药房买药,然后医院那边就处于劣势。这时,药企在(与医院)谈判上面有优势,可以在售价(方面)有一定议价权。”
“他们的目标是价格能够被维持”,该分析人士称,“就目前集采情况而言,药企价格不断被打击,药企寻求的是药品价格维持或者降得不大厉害。”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取证时还发现,扬子江药业在文件中要求“加强价格维护,并启动前期各地较低交易价格记录的清除工作,以便更好应对后期带量采购、价格谈判中的价格采集环节”。分析表明,扬子江药业通过锁定零售渠道(即价格敏感度高的市场)价格,保持甚至提高医院渠道的售价。
近日,记者实际走访广州多家连锁药店,发现蓝芩口服液、百乐眠胶囊、黄芪精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等扬子江药业核心产品2019年后零售药房端仍保持原价格未有较大变动,但部分药品在医院却变相涨价。
某连锁药店店员称:“这几款药比较贵,但无论在疫情前还是疫情后,药价都没有太大变化,有的话变动幅度也在1-2元间。”
另外,对比医院渠道,某地医院一线护士称:“蓝芩口服液在疫情期间12支的已经断货,现在我院都是6支装的,药价已上涨到35.28/盒(6支装)。”而该药品12支装的在零售药房价格则为49.8元,会员折后价格49.5元,大大低于医院价格。
高价药背后
扬子江药业创建于1971年,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现有员工1.6万余人,旗下20多家成员公司分布泰州、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苏州、常州等地;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目前,扬子江药业共生产、销售药品种类达300余种。以2019年销售收入衡量,其产品蓝芩口服液在咽喉用药品类中排名第一,黄芪精在滋补药品类中排名第三,百乐眠胶囊在安定睡眠用药品类中排名第四。2020年,扬子江药业更以品牌强度945分、品牌价值505.95亿元的成绩再次位列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
目前,国家持续深化医疗改革降低药价趋势下,“隐形药王”扬子江药业营收或受影响。据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4月1日介绍,目前扬子江药业已经有58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前四批集采中,21个品种中选。
而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今年2月3日,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本次集中采购共158个中选产品,最高降幅达96%,平均降幅达52%。
另外,扬子江药业“带金销售”和被处罚垄断也可能影响其后续集采。
在过去十余年间,扬子江杨业频频成为医生、医院受贿刑事案件的“涉案方”。2019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王洪志贪污、受贿、单位受贿一审刑事判决文书》,扬子江药业被卷入此案。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扬子江药业已被披露四起涉及行贿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