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点点怎么样(罗点点)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1-12-23

导语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安君(ID: changan-j)生命是个体的基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推动生命意识的进一步自觉,也呼唤对个体自由更深切的观照。法律天生的滞后性有时难免令人无奈和痛惜,但也正是因此,那些勇敢地尝试,那些锲而不舍的努力,才更加有意义。向法律索要我们最后的五个愿望,当这一天最终来临,不知人们还能否想起,她和她的团队曾经作出的努力......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女儿的坚持下,医护人员给林丽(化名)重复地做着心肺复苏,足足持续了十几分钟。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老人骨钙流失严重,身体浮肿,以至于肋骨被压折了两根,胸口留下一个拳头大小的坑。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终,老人还是离开了。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年前,因为肺部感染,造成急性呼吸衰竭,林丽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切开咽喉,插上呼吸机。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一插就再也没有摘下来过。后期严重的时候,除了呼吸机,林丽还需要插入胃管、尿管、胆囊引流管、鼻饲管、静脉留置管……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生与死,就在这些管子之间。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女儿文鑫(化名)舍不得母亲,从未放弃过治疗。但当这场旷日持久却又注定失败的拉锯战最终结束时,文鑫发现,母亲的身体早已像战场一样满目疮痍。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是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最痛心的画面。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10年时间,从发起“临终不插管俱乐部”,到创办“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再到成立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罗点点正在尝试为这些常年躺在冰冷病床上的人们搭起一座桥,桥的彼端是她推崇的“尊严死”。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们可以在意识清醒时填好一份‘生前预嘱’,在生命的终末期,选择不使用延缓死亡过程的生命支持系统,使自己自然地、有尊严地离世。”11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塔园的办公室里,罗点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觉得,“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谓“生前预嘱”,在国内也被称为“预先医疗指示”或“预立指示”,是指立预嘱者在其意识清楚时签署的,就其处于生命末期时是否需要采用生命支持手段或其他延缓生命的医疗措施(如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心脏电击等)的事先说明。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由自己来选择死亡的方式,自然而有尊严地与人生告别。”在罗点点看来,生前预嘱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抢救,而是让选择生死的权利回归到本人手中。“自然死是一种尊严死,积极抢救后离世同样是一种尊严死。”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然而在国内,要真正推广“生前预嘱”和“尊严死”的理念并不容易。“由于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临终病人及家属并不能正视死亡,对生前预嘱和尊严死都不甚了解。”罗点点坦言,让人们自主选择生死,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自己安排死亡|生前预嘱能否向法律要最后五个愿望……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11月1日,法治周末记者张舒跟随“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到北京一家社区作生前预嘱的宣讲。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由选择

事情来得有些突然。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6年前,还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的李凡(化名)从未听说过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概念。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直到一封邮件将他敲醒。2011年6月,坐在办公室的李凡意外收到了好友何平(化名)发来的一封另类邮件。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邮件大体内容是,一旦何平突发意外被确诊不治或丧失自主意识,将委托李凡替自己完成这份文本,说服并要求自己的家人和医生放弃一切痛苦的医疗抢救措施,让他有尊严地自然死亡。随邮件附件而来的,是一份协议,共计7页,五块内容,并印有何平的签名和指纹。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凡被这份突来的“礼物”惊呆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协议在。”在何平提供的原始邮件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这份“协议”全称为“我的五个愿望”:分别为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cdU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个“愿望”下有数量不等的细分条目,总计42条,以打钩方式填写。该文本末尾附言,如果自己因病或因伤导致身体处于“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或“生命末期”,不管是用何种医疗措施,死亡来临时间都不会超过6个月,而所有的生命支持治疗的作用只是在延长几天寿命而存活毫无质量时,希望停止救治。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