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远大”之外,精锐教育还提出了“城市合伙人”计划,欲3年打造300家城市合伙人,将提供教学、招生、运营和技术支持。
这种合作,直白地说就是招商加盟,通过所谓的合伙人模式,迅速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有意思的是,为提高吸引力,精锐教育特别强调会给合伙人提供全年12套招生方案,包括招生相关培训,同时会开启城市合伙人的回购计划,按照不低于10倍的市盈率进行回购。
精锐教育还算了一笔账,若合伙人肯拿150万办学,三到五年后按不低于10倍的PE被精锐教育收购,每年平均的收益将在40%左右。
这样一张大饼下来,不少人可能会被砸晕。而精锐教育这样做的意图也并不难理解。事实上,尽管因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资并购行为获得了规模优势,并借此成为行业老三,但精锐教育也因此负债累累。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除去27.31亿元的预付学费,精锐教育的长短期带息借款达到了15.1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94%。但其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只有5.24亿元,比2020年8月31日少了6.34亿元。

此外,精锐教育也没能摆脱亏损。截至2020年8月31日(2020财年)和2021年2月28日(2021财年上半年),精锐教育的净亏损分别为7.30亿元和3.32亿元。
这样的业绩,与精锐教育曾经夸下的海口形成了鲜明对比。资本市场自然不留情面,2021年8月4日,精锐教育公告称,因连续30个交易日成交价低于1美元,公司收到纽交所发出的警示函。
也就是说,如果精锐教育在6个月合规期内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和结束时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均未达到1美元,纽交所将暂停公司的股票交易并启动摘牌程序。
而目前精锐教育的股价尚不足1美元。

有这样的业绩在前,精锐教育此次暴雷便显得并不那么意外。据财新网报道,精锐教育资金链已确认断裂,但是否可以申请破产,仍在于属地政府意愿。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韧告诉市界,暂停营业和申请破产性质不同,前者是授课等服务暂停,后者则是整个公司彻底倒掉,不仅是服务没有了,退费也无法进行了,公司要进入破产程序,通过破产债权来申报,但学费肯定不是优先要偿还的。
而在暂停营业的前提下,家长只能登记申请退费,但是“登记只是登记,它没钱还是还不了”。
据了解,张熙12日早间曾在工作群聊表示,精锐教育还没官宣破产,公司还在通过出售海外基金投资、追回理财产品等方式回笼资金,这些都将首先用于员工的报销及福利,希望维权员工冷静。
如今再回顾精锐教育的发展过程,疑似张熙“轻生”的朋友圈显得颇为真实,精锐教育走到这一步,离不开其“买买买”的激进投资扩张。
想当初收购巨人教育后,张熙誓要带领巨人教育单独IPO。本以为的强强联手,最后却成了难兄难弟。民办培训行业并购历史上,成功整合的案例并不多,而精锐教育最终也没能成为例外。

(巨人教育总部,家长正在办理退费、转课等相关业务)
而在资本的狂飙突进下,精锐教育总部楼前焦急的学员家长,最终成了无辜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