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方怀恩 李聪 宋雨桐 习翔宇
编辑/杨宝璐

精锐教育曾发公告称已参与资金监管,保障客户利益
K12教培机构的寒冬,连主打“高端”的品牌也扛不住。10月12日,精锐教育发布“致学员及家长的一封信”,称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目前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决定全面转型非学科业务,于当日起暂停营业。
从2008年上海徐汇大木桥第一家学习中心开业,到2018年赴美上市,精锐教育踩中了国内教培市场的风口,迅速跻身行业前列,然而进入扩张的快车道后,其股价却持续走低。最终,在市场驱动下壮大的精锐教育,又在迅速变换的市场环境中折戟。
目前,教培巨头们纷纷寻找着破局的新出口。前有新东方开设的“优质父母培训馆”,后有猿辅导搭建设计师团队进军羽绒服行业,而尚未来得及调整布局的精锐教育,只能黯然离场。
停业前两周仍在向家长推销
10月12日中午,前来退费登记的家长在上海中山北路的精锐总部门口排起了长龙。填退款表并不能打消家长们心中的疑虑和不安,因为表格填写之后,并没人给他们相应的回执,而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家长,他们并非精锐的员工,这些表格最后汇总到哪里,他们也不知道。
精锐教育倒闭的消息很突然。在采访中,数名家长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并未听说公司陷入危机,直到双减政策公布两个月后,精锐教育旗下的分校还在继续招生。
9月30日,上海松江区的郑媛还缴费购买了231个课时的课程,共计70799元。她的孩子刚上高一,觉得有点跟不上高中的课程,主动提出想补课。本身是上市公司、同学家长推荐,离家近……种种因素考量之下,郑媛选择了精锐教育。
“我们是正规单位,上市公司,资金有监管机构,不满意可以申请退款。”购买课程时,销售这样对郑媛说。然而课刚上一周,10月8日,老师就通知她,孩子目前在上的课程要暂停,可以给她退费。老师声称,精锐教育正在转型非营利性机构,因此国庆期间收的学生需要办理退费事宜,并要走了郑媛的银行卡号,帮她填写了退费申请。
然而郑媛并没有等到这笔退费,而是等到了10月10日的“暂停营业”公告。“我觉得他们属于欺诈,他们说在精锐教育的小程序中有电子发票。”郑媛说。但她至今也没有看到自己这三份合同的发票。
不少家长交付的课程费都在五位数,有的甚至交了10多万的课程费。今年5月,上海的赵刚也在精锐教育春申校区购买了一学年585个课时,预付约18万元学费。双减政策之后,他虽然担心精锐教育会出问题,但总觉得能“扛”过去。机构对教学做了相应的调整,本来在周末上的课被调整到了周一和周五的晚上,就这样,赵刚的孩子上了200个课时。
但10月11日,在精锐教育董事长办公室发布全体员工函的前一天,赵刚发现,分校区大门紧闭,也无人出面给家长一个解释。此时,他孩子的课程账户中还剩385课时,折合费用约12万元。
慌的不仅是家长,还有精锐教育的众多老师。深圳百花校区的班主任尹娟告诉记者,她是2019年入职精锐教育的,合同显示到期时间为2022年10月13日。但在2021年10月12日当天,她和其他同事收到被辞退的邮件,此外,她和同事本应10月8号收到的工资也迟迟没有到账,她们还要代表学校帮助家长办理退费。
多名家长和教师表示,他们至今没收到精锐教育高层公布的处理方案。无奈之下,他们要求精锐教育的创始人张熙出面给予解释。
网上流传的两版张熙的朋友圈动态:第一条发于10月7号,表示自己过去在企业扩张策略方面过于激进,辜负了亲友同事对他的信任,期盼若有来生,不再创业。这篇朋友圈流传到网上后,引来众多猜测,第二条朋友圈截图随即出现,表示自己安好,精锐教育能度过难关:“行业的低潮时刻,但相信光明!马上开全国会议,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