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精锐教育股价跌至0.4美元,目前处于停盘状态
预收高课时费的业务模式
“现在看来,这个机构到处都是问题。”家长王强说。精锐教育倒闭之后,他想起自己在购买课程时,销售人员的介绍词:“他们说,‘你先买下来,到时候上什么课都可以,你们着急想补什么课,都可以用这个课来顶。’”王强告诉记者。
10月15日,上海精锐教育总部已经没有工作人员,只有社区的志愿者在协助前来咨询退费事宜的家长填写表格。在申请退费时,王强看到挂在墙上自己之前从未注意过的办学许可证——除了名称是“上海精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其地址和校长都和北京西路精锐分校区完全对不上。
深一度记者在“上海民办教育网”查询发现,精锐教育在上海有三家分支机构,其中办学许可正常的只有“上海嘉定区精锐进修学校”,“上海精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的许可证正在更换中,另一家“上海浦东新区精锐进修学校”显示“未查询到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或办学许可已注销”。
精锐上海的英语老师刘丽欣告诉记者,八月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签新单的人数减少,当时还在上课的学生不少会在暑期课程结束后离开。根据精锐教育总部规定,校区实际人数低于100人,便无法覆盖维系校区的成本,该校区的学生和成员就要和其他校区合并。徐倩所在的校区便接到紧急通知,并入一个更大的校区。
当时,教师们就从公司高层得知公司要面临转型,但究竟如何转型,他们并不清楚。另有教师表示,自己从八月份以来就没有领到工资,连470元的报销款都发不下来。
2018年3月,精锐集团在纽交所成功上市。10月,精锐宣布以7亿元收购总部位于北京的巨人教育,企图进军北方市场。可是,一系列市场运作并没有给精锐带来创始人张熙所期待的增长。
上市3个月后,精锐的股价一路走低。而收购巨人也给精锐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财报显示,2019财年,精锐负债共计16.68亿元,与2018财年相比负债增加超过12亿元,增幅71%。张熙本人也称,巨人“这笔收购是我的滑铁卢。” 到10月12日,精锐教育在股市停牌,股价已从2018年最高的15.78跌至0.4美元,跌幅高达97%。
迅猛扩张之外,精锐的倒闭以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巨额欠款,也可以归因到精锐向来预收高课费的业务模式。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止2021年第二季度,精锐的预收费高达27亿元。精锐客单单价高昂,据统计通常高达4-5万,而且主推的产品是学年计划,一次基本购买一学年的课,并且承诺以剩余课时数为准: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没有上完,剩余课时一样有效。许多家长在“多买更优惠”的定价策略下预交了高额的学费。
精锐主打的一对一课程模式在业内备受质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如果只做一对一,最后利润会被全部吃掉,以致企业不能持续发展。”较班课而言,一对一服务体系较为庞杂,运营成本偏高,高昂的课时费可以暂时扭亏为盈,但如果作为公司主体业务的话,随着规模扩大,亏损也可能增加。新东方规定一对一不能超过K12业务总量的35%,而在近期,除精锐之外,包括学霸君和轻轻教育在内的主打一对一课程的教培公司也相继倒闭。

精锐教育春申校区贴出的停课通知
重点是“售课”还是“授课”
曾在精锐教育任教研助理总监的李岩在今年五月选择了离职。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和他的职业理念并不契合。
2020年9月,在精锐教育的一次品牌升级活动上,李岩注意到,高管演讲用的PPT尾页上,突出显示“市场驱动”这四个字。高管强调,最高客单价单价卖到了10万元。一个月后,他又在另一个活动上讲,客单价刷了新高,达到50万,继而声明,精锐教育的课价卖得高,是产品高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