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精算师协会的朋友曾对我们说:中国保险公司只用看两家,平安和友邦。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喜欢友邦。这不仅因为平安的经营目前陷入困境、不确定性很大,更是因为友邦自身是一家引领行业的伟大企业——即使是更喜欢中国平安的投资者,也能从友邦身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会在分析友邦的同时,结合平安的情况进行对比。
01简单介绍一下友邦保险
友邦保险(AIA)是一家专注亚洲市场的外资人寿保险公司,迄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它曾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国际集团(AIG)的一部分。美国国际集团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险企业,对现代保险行业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元气大伤,出售大量资产后被美国政府接管。
友邦保险即是在金融危机后脱离AIG的众多公司之一。作为AIG亚洲寿险业务的主力军,友邦保险被AIG的第二任CEO莫里斯·格林伯格称为“集团最优质的资产之一”。
事实上,AIG的诞生地就在中国上海。1919年,刚从美军退役的C.V.斯塔尔来到上海创业,建立了美亚保险和友邦保险,这两个公司就是AIG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友邦保险因战乱撤离大陆市场,后将总部迁至香港。战后的几十年里,友邦保险逐渐将业务扩展至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18个亚太区市场,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但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却中断了。
直至20世纪下半叶,友邦保险这才成功杀回中国市场。
02品牌护城河极深
屹立了一世纪之久,友邦保险在泛亚地区的寿险龙头地位已经稳固。在其重点经营的香港、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市场,友邦市占率均为第一。这一部分的新业务价值常年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9年占全年新业务价值总量的70%。

在这些市场,友邦具有独特的品牌护城河。以泰国市场为例,友邦于1938年进入泰国,在该国已有83年的运营历史,其市占率在过去的40年中一直保持第一。友邦在泰国长期投入资源,通过在农村地区分发必需品、协助灾后重建、资助基础教育等方式进行品牌建设。
中国保险报2007年对泰国友邦的一次采访调查显示:泰国94%的民众认识友邦这一品牌,88%的客户表示不会离开泰国友邦的服务。在一些农村地区,“就连村民打水用的桶,上面都有AIA的标识”。
当一个公司的生命跨越数代人、经历了一世纪的风吹雨打,而依然能够兴旺发展时,产生的品牌效应是不可小觑的。在多个泛亚市场,友邦都有这样的经营历史,少则二十年,多则上百年。这是友邦坚持“长期主义”的最好体现。
03稳健经营、百年长青
保险属于高杠杆行业,稳健是基业长青的基础。AIG之所以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原因之一就是莫里斯·格林伯格的接班团队与原本的稳健策略背道而驰,大量涉足金融衍生品投资。
万幸的是,友邦的经营风格相当稳健。我们先来看看营运经验差异这一指标:

营运经验差异是指保险企业的实际盈利和假设盈利的差值。友邦的营运经验差异始终为正,且波动较小,即使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也仅出现了小幅下滑,说明其营运假设相对保守、风格稳定。
根据友邦2020年年报披露,友邦的投资组合中,51%是债权类投资,其中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各占一半,这一比例在过去数年中基本稳定;同时,其70%的资产评级在A级以上,60%的资产久期在10年以上,且在逐年提升。
同时,友邦专注于其寿险业务,对其他领域(如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占比极小,而是专注于长久期、高评级的债权类投资。
再加上友邦横跨多国经营,投资项目和币种更为分散,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同国家经济周期和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以上几方面因素,使得友邦的资产抗风险能力更强,但收益率也相对较低,与平安对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