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消费界
夏天到了,防晒霜囤货了吗?
“快快快,李佳琦直播间有安耐晒,买它!”
最近经常听到618电商节囤防晒霜的声音。
炎夏将至,防晒成为所有女生的心头大事。
“一白遮百丑,一黑毁所有”,对于天生皮肤黄的亚洲人来说,肤白绝对是秘密武器,做好防晒是护肤第一步。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防晒市场那点事儿。
防晒,从“可选”到“刚需”
“我每天出门就算不化妆,防晒霜肯定要涂。夏天紫外线更强烈,基本上每两个小时就要涂一次。”一位95后和我们说道。
防晒,在新消费女性群体中从以往的“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防晒,已成为一种刚需。
- 防晒化妆品仍处于发展早期
防晒霜等产品,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
从全球视角,我国防晒产品仍处于发展初期,增长空间巨大。
2018年我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为67亿元,2019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达到123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00亿元。
从美妆护肤整个行业的角度看,防晒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美妆护肤是新品牌诞生的洼地,也是资本最看好的赛道之一。
数据统计,2020年整个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高达3076亿元,还在保持双位增速增长。
而防晒作为美妆护肤中的重要一环,也会随着美妆护肤市场的不断壮大而发展。
- 单一场景到全场景进化
从这届年轻人的护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知道防晒的重要性。
新消费者不断涌入、客单价提高是防晒市场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因素。
数据显示,2019年防晒市场购买人数增加51%,客单价提高29%。
在消费场景上,从单一的户外场景到全场景进化。
怎么理解呢?
在传统观念中,涂防晒产品基本上是针对夏季强光日照,防止紫外线照射。
如今,这个观念已发生改变,消费者更愿意日常全天候全场景防护。
全场景可分为户内防晒和户外防晒。
在户内最大的敌人是“蓝光”,由于在室内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同电子产品打交道,蓝光会引起皮肤屏障受损、皮肤衰老、色斑沉着等问题。
我们皮肤从外到里可分为:皮肤表面、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紫外线(UVB)可深入到表皮;长波紫外线(UVA)可深入到真皮层;蓝光可深入皮下组织。
相比之下,蓝光对皮肤的损坏更大。
抗蓝光防晒需求正在激增,根据CBNData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0年,抗蓝光防晒增长了14倍。
越来越多品牌生产出防蓝光防晒产品,比如说露得清、怡思丁等。
在户外场景,包括运动、旅游、通勤等,消费者需要高倍耐晒、防水防汗、便于携带的防晒产品。
这对产品研发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比如说专业应对阳光、沙滩、高温、大风等场景,主打持久、高倍、清爽。
疫情期间,由于用户戴着口罩,便衍生了新的需求--防摩擦。
品类多元化
两三个月前,央视财经曾报道,韩国防晒产品因虚假标注SPF值,被韩国近三百名消费者举报。
很快,此事就上了微博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6亿,使得支持国货防晒的热情高涨。
- SPF指数是什么?
来自纽约大学兰根健康分校的皮肤科医生John Zampella表示,“防晒系数(SPF)是防晒霜两个小时内的防晒保护能力。”
它是防晒化妆品保护皮肤、避免日晒红斑的一种性能指标。
几乎所有的防晒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SPF值,以便用户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根据SPF划分,有SPF15、SPF25、SPF30、SPF35、SPF40、SPF45、SPF50 等,其中以SPF30、SPF50、SPF50 最常见。
人们常常有个误区,认为SPF值越大防晒效果越好,事实上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