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黑乳参:又叫做乌圆参、开乌参、乌参、大乌参等,海参属于海参纲类檐手目海参科,形态体宽而厚,两端钝圆,体长250~300 nlm。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有5组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疣。腹面平坦,管足很密集,排列无规则。生活时全体为黑色,但腹面颜色较浅,背面常散生着少数灰白色斑点。触手为黄色。栖息在热带珊瑚礁沙底。我国西沙群岛多产,为优良的食用海参。
芋参科的光参种类有海棒槌和海地瓜两种。
14.海棒槌
海棒槌别称为海老鼠,体表光滑且体壁超薄,呈半透明状,能够较容易地看到内脏和纵肌等体内结构,没有肉刺或者管足,通常体色为黄褐色或者灰褐色。海棒槌属于食用价值很低的海参。
15.海地瓜:又称海瓜、海茄子、香参、白参,茄参等。其名称由来因颜色、体型酷似地瓜而得。海地瓜体壁如海棒槌超薄,呈半透明状,体型为纺锤型。体长通常为四至十二厘米。生活在海域中呈肉红色,干制后腹部呈浅棕色,背部呈棕黑色。穴居在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软泥底,少数生活在泥沙中。春秋季捕捞,捕后去内脏,用海水煮及加盐腌制,晒干备用。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海域,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域亦有分布。
瓜参科的光参种类有瘤五角瓜参、方柱五角瓜参和裸五角瓜参三种。
16.瘤五角瓜参:体长4一12厘米,宽1~3厘米,略呈五角柱状,两端较细而钝圆。背面有多数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每个突起上有一个能伸缩的疣足。腹面稍凸,前后端翘起,形如船底。腹面管足成3纵带排列,每带具管足4一6行,靠近两端管足数目减少。口和肛门都偏于背面。口周围有三角形大口板5个。触手10个,腹面一对较小。肛门周围有5个小齿。因体壁较硬,难以咬嚼,所以食用质量较差。
17.方柱五角瓜参:方柱五角瓜参(PentactaquadrangulasisLesson)在我国南海有广泛分布,资源十分丰富。因体壁较硬,难以咬嚼,所以食用质量较差。
18.裸五角瓜参:为瓜参科裸五角瓜参属的一种海参,分布于日本、墨吉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山东、浙江、福建等地,主要栖息于水深15-30米的有碎贝壳和砾石或煤渣的沙底。这种参同样体壁较硬,难以咬嚼,所以食用质量较差。
亲们还知道哪种海参能吃,好吃,怎么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凡慕来美食烘焙,美食领域创作者,原创不易,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