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医保,种牙费用就降不下来吗?
其实,种牙的费用已经在逐渐下降了。这有赖于“供给侧”竞争的加强。
那位牙医朋友告诉健哥,他2007年刚毕业的时候,种牙技术还没有广泛推广应用,种牙的费用比现在更高。
如今,掌握这项技术的口腔医生越来越多,而且种植体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国产品牌的出现,占据了一部分中低端市场,种牙的费用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在北京也能看见5000元左右的一颗种植牙了。
但就像汽车,再普及、再砍价,也不可能降到普通自行车的价格。至少在短期内,种牙还不太可能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口腔治疗项目。除非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016 年我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为 16.72 万人,中国有 14 亿人口,按每 4000 人配比 1 名口腔医生计算,全国口腔医生的需求量应该为32 万名。
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量只有 100 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500~2000 名。

据研究机构统计,2018年中国种植牙数量为240万颗(约为2017年潜在缺牙数量的千分之一),2011~2018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这正是一个供不应求,高速成长的市场。
随着口腔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包括种植牙在内的口腔诊疗项目价格回落,就是时间问题了。
此外,如果不能纳入基本医保,借助商业保险,也是降低费用的路径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及保险模式看,口腔保险主要由商业保险和国家社会保险组成,其中涵盖了大多数的口腔诊疗项目(正畸、贵金属修复、种植等另行设定保险条款)。
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
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省下种牙的费用,就是平时积极预防牙齿疾病。
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冲牙器、定期洗牙、定期找牙医检查牙齿等等,可以有效降低龋齿和牙周病患病率,进而从根本上减少牙齿缺损和缺失的问题。这就是“治未病”。
种牙进医保够呛,洗牙可以吗?
将特定的预防、筛查项目纳入医保给付范围,以控制社会总医疗费用的增长,是国外常见的做法。
在欧美和日本,洗牙是作为牙齿预防保健项目,纳入口腔医疗保险。荷兰18岁以下青少年如果每年定期做牙齿检查,可以享受一次免费的牙病治疗(包括洗牙)。日本牙医会建议国民每半年洗一次牙,洗牙自费比例在30%。
据了解,国内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已经把牙周洁治(非美容洗牙)纳入了医保,但其他大部分省市尚未全面纳入。
今年1月,山东菏泽市一位政协委员曾提出建议,把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比如龈上刮治和龈下洁治纳入医保支付范围。